一直以来,有一个困扰了外国人很久的问题,那就是中国人作为吃货界的扛把子,为啥不喜欢吃奶酪?有关中国人与奶酪的问题也时常出现在国外的问答网站上。比如这些问题,中国文化里到底有没有奶酪?既然中国驼背老人明显比西方多,为什么中国女性还是讨厌和回避,使用一下牛奶和奶酪之类的奶制品,中国人到底为啥不吃奶酪?某些回答更是充满了刻板印象,什么奶制品不是汉族人的食物,中国人从来不喝牛奶,甚至有人认为中国人吃不起奶酪。大家好,这里是为了长到一米九,每天都在努力喝牛奶的小幸所长。奶酪不仅是欧美国家的刚需食品,在我们隔壁的日本和韩国也比较常见。它之所以在其他地区这么受欢迎,一是因为奶酪中钙含量是牛奶的五到七倍,蛋白质含量也是牛奶的八到八点五倍。所以就营养价值而言,奶酪可以说是奶制品中的天花板了,因此在欧美国家,奶酪又被称为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乳液皇冠上的明珠。另一个原因就是奶酪的乳糖含量非常低,对乳糖不耐受人群来说十分友好。中国是全世界乳糖不耐受的重灾区之一,比例高达百分之八十。而对于乳糖不耐受的人来说,只要食用牛奶和其他乳制品,很容易有腹泻、发烧、恶心、呕吐以及过敏等不适症状。不知道视频前的你身边有没有乳糖不耐受的小伙伴呢?所以外国人疑惑的就是中国作为奶制品消耗大国,乳糖不耐受比例又这么高,为什么不吃奶酪?难道我们真的没有奶酪吗?其实不然,中国作为第三大产奶大国,奶酪早就存在于新疆、西藏等地了。但既然奶酪这么好,又为什么没有普及到大部分地区呢?这就说来话长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口味毕竟又咸又臭的奶酪不符合国人口味。另外,国内长期以来只有少量国外品牌销售,畅销的奶酪品种,缺乏市场教育和产品推广,几乎没有企业研发适合国内的产品。所以,奶酪在中国也就没那么普及。但随着国内经济实力力的提高,人们对营养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国务院办公厅明确提出,要推动以奶酪为代表的深加工乳制品生产。但问题是,国内乳业巨头们忙于争夺高端常温液态奶、液态酸奶等高景气品种的市场份额。例如,我们熟知的经典特仑苏p k站、莫斯利安安慕希纯甄酸奶大混战。相比起液态奶、酸奶等高增长的大市场,奶酪这个小赛道并不在巨头们的重点布局范围内,这就导致国内的奶酪市场常年处于外国资本的笼罩下。氨加卡夫总统百吉福等外国牌子常年霸占中国奶酪市场。既然国内乳业巨头无心与奶酪这个赛道,那二线有没有人能上?比如河南的花花牛,黑龙江的完达山,上海的光明,浙江的李子园等等。大家熟悉的地方型企业,你们别说,正当国外资本在中国奶酪市场按错错布局,抢占市场时,二进如其中还真就出现了一匹黑马,准确来说是蓝马,那就是奥克兰。多相信大家多多少少在电梯看过这条广告时,不相瞒,我每一次在电梯里都会听到这句。用魔性语调念出来的广告词,奶酪就选妙可蓝。多在外资笼罩的奶酪市场,妙可蓝多奶酪棒突然兴起。零售量一度纸币百吉福成为超级爆款,直接打破中国奶酪不适合中国市场的魔咒。而且更令人直呼,好家伙的是,这家中国企业不仅挤进了奶酪赛道,还一跃成为了中国奶酪第一股,市值更是直接涨到了三百亿。这时,可能有人就问了,这凭空乍现的妙可蓝多到底是什么来头?如果追根溯源的话,我想吉林的友友们可能会大吃一惊。如今的妙可蓝多其实是吉林地方如起广泽的涅盘重生。广泽实际控制人柴琇可以说天生就是做生意的量。在九几年那会儿,他就实现了一年买三十多车皮土豆片的壮举,赚到了第一桶金。二零零一年,柴修创立广泽乳业,随后仅仅用五年时间,时间就让广泽成为了吉林乳品的老大哥,产量占比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而从广泽到妙可蓝多,看起来是地方如此华丽的战略升级。事实上,背后是中国乳制品行业激烈的竞争下,二线乳企的心酸与无奈。乳制品行业发展初期,由于牛奶保质期和运输半径短,地理隔离下行业未出现全国性龙头,众多区域龙头凭借奶源供应盘踞各方市场,可以说是遍地开花。直到二十世纪末,尤为是提奶的出现,打破了各自安好的局面。包装和杀菌技术的革新,使液态奶保质期从低温一至七天延长至常温一至六个月。伊利、蒙牛利用常温产品率先实现全国市场扩张,市占率不断提升。尤其在常温奶市场,合计份额已超过百分之六十,全国性巨头争霸价格占此起彼伏,地方如期在竞争压力下节节失守。二零一五年,柴秀决定转型收购妙可兰多,并在二零一一六年宣布专注奶酪业务,第一个成功跳出液态奶竞争怪圈。然而,看似潇洒的转型背后,其实是长达八年的蛰伏。柴琇与奶酪的缘分发生在二零零七年那年,柴秀随政府考察团到法国参加世界食品博览会,在乳品展厅看到了上千种奶酪大受震撼的同时,他产生了一个想法,中国十四亿人口要是能把奶酪引入国内市场,是不是就能成为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于是,在绝大多数企业集中发展液态奶、酸奶等高增长的大市场时,柴琇以毒辣的目光看到了奶酪的高增长市场在保证液态奶的优势下,开始闷声不吭的进行奶酪布局。二零零七年,广泽乳业与百吉福品牌母公司法国保健然成立合资公司,成为最早掌握原制奶酪生产技术的国内企业之一。也恰恰是这一步棋为广泽的转型建立了根基。二零一四年之后,原奶、白糖、包装、物流等成本持续上涨,但液态奶的消费量却在持续下降,区域性龙头此时是腹背受敌。外部有全国性龙头的市场渗透危险,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地盘被抢。内部又因为乳制品行业入市难,出事更难,即使面对需求下降的压力,也不能轻易退出,只能咬着牙赋予王仓。对于二线茹起来说,如果还是以提升市场份额为战略目标,硬着头皮和伊利、蒙牛掰手腕,最终结局只能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二零一五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西餐文化普及,奶酪在国内市场有了一定的认知。柴秀觉得时机到了,于是便出现了二零一五年的收购妙可蓝多。二零一六年的转型,专注奶酪业务。好家伙,这就是明着说各位你们在液态奶上慢慢卷,也先跑一步去做奶酪了。然而,资本市场对此的回应只有一盆冷水,公司市值从四十五亿元一路震荡下跌至三十亿元。毕竟又咸又臭的奶酪不符合国人口味,市场份额也长期被外资品牌把持,很多难让人相信这家小小的二线如棋,能掀起什么波澜?面对如此困境,妙可兰多抬起了自己的终极逆袭剧本。当时柴修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全世界上千种的奶酪,什么样的奶酪能够在中国成功推广?最终他选择从儿童入手。既然小朋友都要吃零食,那为什么不能是营养价值更高的奶酪棒呢?当然还有一个长远的原因,柴秀认为,要想成为奶酪消费教育者,却要从娃娃抓起。随后,妙可兰多在安全、营养、口味三个角度,是费尽心思打磨产品,进行了大量消费者测试。二零一八年上半年,妙可蓝多儿童奶酪棒正式上市。有了产品,接着就要开始进行销售检验了。由于奶酪产品价格在乳制品中较高,妙,可兰多决定先从一二线城市切入,在有了品牌效应后,开始推进全国化布局。同时渠道下沉全面覆盖便利店、母婴店等。当然,妙克兰多的成功也离不开它的营销,这就又得提到前面说的电梯里常见的魔性广告。奶酪就选两只老虎的旋律,加上简短重复的歌词手段和收礼,只收脑白金,蜜雪冰城甜蜜蜜如出一辙,简单直白且洗脑。在产品渠道、营销上各个击破后,妙可蓝多奶酪棒销售收入像加了倍速一样跑得飞快。二零一八年到二零二零年,实现了从一点四亿到十四亿的奇迹跃升。随着妙可蓝多的爆火和奶酪市场的快速增长,这两年,其他乳业巨头开始纷纷入局。为了增加竞争对手的模仿难度,妙可兰多依然利用差异化集中战略,在产品和营销方面持续创新,推出了奶酪杯、常温奶酪棒等新产品,以及稻香村奶酪月饼拉面说,芝士拉面,全家芝士爆浆饭团的联名产品。从二零一六年宣布战略转型,公司市值从四十五亿元一路下跌到三十亿元,到二零一九年彻底更名为妙可蓝多市值从三十亿元上涨至三百亿元,本本三年可以说是沧海桑田。所长觉得妙可蓝多奶酪棒的爆红,是差异化集中战略的成功典范。首先,进入结构友好的产业,使企业获得良好的利润空间和有利的竞争地位。其次,利用集中战略的专业化优势,提升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快速取得市场突破并建立领先地位。最后,差异化战略,建立鲜明的品牌形象,并积极探索不牺牲差异化的降低成本的机会,有利于企业在长期竞争中保持优势。另外,妙克兰多的成功还说明了一个道理,在商业战场上,没有人可以永远高枕无忧,而变通永远是一条好用的策略。好了,本期视频就到这里,希望了解哪些行业或上市公司的故事。记得评论区告诉我,我们下期再见。
3年暴涨10倍!妙可蓝多动了谁的奶酪?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奶酪是正在成长的新型零食 奶酪对于中国人来讲,不是常见的食品,尽管网络时代信息爆炸,但是奶酪依然很少进入普通人...
- 前言 Google Play应用市场对于应用的targetSdkVersion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从 201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