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很火的一段话:“钱,永远是不够用的;活,永远是干不完的;心,永远是操不完的;苦,永远是说不出的。一个钱字,让我们追逐忙碌一生,身疲体倦;一个情字,让我们困惑迷茫了一世,心累腹伤。
到头来,没有多少东西真正属于自己,没有哪种感情是永恒不变的,看轻, 是活着的必须,看开,是做人的智慧。”
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世人总在烟火人间里奔波,以为抓住了钱权情爱的藤蔓,就能攀登到幸福的顶峰,却不知山岚雾霭间,最珍贵的风景从来不是负重前行的狼狈,而是轻装简行的从容。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老祖宗的话道尽多少人的宿命。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可这碎银却能解世间万种慌张,也能乱世间千般心性。
我们总以为“钱多好办事”,却忘了“财多累己身”——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
指尖握不住流沙,就像掌心盛不住岁月,当我们把“搞钱”当作人生的刻度,便如驮着金砖过河的骆驼,明明河水只及膝盖,却因负累过重而溺毙在欲望的浅滩。
《菜根谭》说:“世人只知道占有物质为福,却不知道看淡物质为福。”深以为然。
你看那竹篓里的猴子,攥紧花生不肯撒手,最终困死于贪欲;再看那溪水中的落叶,顺流而下不执念,反而得见两岸风光。
钱是穿肠的利箭,射穿多少人的初心;名是缚身的绳索,捆绑多少人的自在。
与其在“不够用”的循环里疲于奔命,不如学那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在南山下种几亩薄田,喝两杯淡酒,反倒活出了“心远地自偏”的通透。
除了“钱”字,最磨人的便是“情”字。“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可这相许的背后,又藏着多少“求不得”的苦,“爱别离”的痛。
父母为子女操碎了心,怕他饿怕他冷,怕他走弯路怕他遇人不淑,却忘了“儿孙自有儿孙福”;
恋人在爱恨里纠缠,山盟海誓时说“生同衾死同穴”,转身却因鸡毛蒜皮争得面红耳赤,忘了“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朋友在利益前变脸,曾经“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情谊,抵不过“人心隔肚皮”的算计。
情如双刃剑,暖时是三春朝阳,寒时是腊月冰霜,多少人困在“情执”里,就像春蚕吐丝作茧,把自己缠在爱恨情仇的密网中,挣不脱,理还乱。
古人云:“情深不寿,强极则辱。”感情若是太满,便如盛满水的碗,稍有晃动就会泼洒一地。
真正的智者,懂得“半糖主义”——对父母,尽孝而不愚孝;对爱人,深情而不矫情;对朋友,重义而不狷义。
缘来时,珍惜每一场遇见;缘去时,坦然每一次告别,如此,方能在情海里浮沉而不沉溺,在人事间辗转而不沉沦。
纵观古今,多少人活得累,不过是“看太重”与“想太多”。看太重金钱,便成了孔方兄的奴隶;看太重感情,便成了七情六欲的囚徒。
其实,人生本就是一场边走边丢的旅程——幼年丢了襁褓,换来了蹒跚学步的自由;青年丢了天真,换来了乘风破浪的勇气;老年丢了强健,换来了阅尽千帆的智慧。
与其抱着“得不到”的执念痛哭,不如握紧“已拥有”的温暖微笑。就像杨绛先生说的:“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当我们学会看淡钱财的得失,便不会在“赚不够”的焦虑里失眠;当我们学会看开感情的聚散,便不会在“留不住”的遗憾里沉沦。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心若放下,风里都是花香;心若看开,眼里皆是晴天。
人生苦短,与其困在“永远不够”的执念里,不如活在“当下刚好”的从容中——看轻,是为了活得更洒脱;看开,是为了走得更长远。此心光明,亦复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