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记录|9月读过的6本书

阅读,到底不是拿起书去看文字的过程,当你将它作为生命的一部分,看似轻松,实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已经跨过了“读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要不要持续阅读”这些个困惑的阶段,却又进入了如何读?怎样应用的迷茫阶段?

9月同样飞速而过,迎来了金秋十月,是我喜欢的季节。似乎每一个月的开始都是充满了期望,有很多的事情想要去做。比如,总想读点新的书籍,总想从书中收获些知识。然而,常常在月底大失所望,看不到期望的结果。

可是,放弃吗?不能的。还是要从错误的经历中不断找出口,有所热爱的事,值得耗费精力。

9月有些书没有完整读下去,有些也没有做笔记,在脑海中留有印象的也只有6本:

1、

书名:《人生三千事,淡然一笑间》

作者:林帝浣

类型:漫画

也是偶然间在微信读书中发现了小林老师的漫画书《人生三千事,淡然一笑间》,着实被趣味、极简的画风和幽默的语言吸引。一口气看完这本漫画,真的只想说两个字:”有才。“

小林老师用独特的视角和宽厚的心境在观察、体味生活。如若普通人的生活是清汤挂面,那他眼中的生活就是满汉全席。

整本书的图画精彩、可爱又简单,并且把汉字玩味的着实有趣,比如“据我所知,我一无所知”。

“人长大了 ,就会渴望单纯 。  比如 单纯只喜欢钱。”

简简单单几句话,装得是风味人间啊。

正如作者所说,他的书融合了风趣和深情。有来自成年人的自嘲、精彩的调侃,也有认真生活的步伐,满满的正能量。

相比于阅读这本书的愉悦,让我更开心的是发现趣味与情怀共有的人物。无论是作品,还是小林老师的经历,都足够惊艳。他有一个很好记、很好听的名字,“林帝浣”。

或许很多人如我一样,并不认识他。但他的作品却很出众。

他是“中国节气申遗画作第一人”,他的画曾被作为《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背景,美轮美奂的场景惊艳了太多的人。

最令人称赞的当属小林老师的才气了,他的专业是临床医学,他的职业是中山大学的老师。而他却靠漫画、国画、摄影、写作为自己打下了“一片江山”。

尽管他有很多令人惊叹的头衔,可让人动容的是,他用自己才华获取的资金专注公益事业,尽可能地帮助那些贫苦的孩子,这就是他的悲悯之心。

有才气,有温度,有人格魅力,更有一个有趣、充盈的灵魂,这也让他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男神。

2、

书名:《醒来觉得甚至爱你》

作者:朱生豪

类型:近当代散文

这是著名诗人、翻译家朱生豪的情书精选集,里面装满了他对宋清如的爱与想念。

朱生豪和宋清如在1933年相识,1942年结婚,1944年12月26日朱生豪去世,年仅32岁。

朱生豪一生只做两件事:翻译莎士比亚和爱宋清如。

他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对外他沉默寡言,不善交际,甚至高冷,实则他的另一面全给了宋清如,可爱、有趣、深情、专一,情话不带重样,外号不带重样。

爱上一个人,似乎无论男女,都逃不过幼稚的一面,你看这位诗人对爱人生气的模样竟是:“今天中饭气得吃了三碗,肚子胀得很,放了工还要去狠狠吃东西,谁教宋清如不给信我?”

在这些情书中,是他一年四季,日日对宋清如的所有想念,所有爱恋。他称宋清如宝贝、橙哥儿、亲爱的小鬼、女皇陛下、姊姊。。。。。。而他则是宋清如的朱朱。

从前的车马很慢,从前的信件很慢,但爱一个人的深沉,爱的长久。

怎么说呢,在这个爱情逐渐变成快消品的时代,在这个缺少纯真爱恋的时代,朱生豪的情书于当下而言,犹如情爱场里的一股清流。他让我惊诧,这世间竟有着如此至诚至真的爱,会有男儿如此这般深情至极。

3、

书名:《九宫格写作法》

作者:山口托朗

类型:写作

从认识自己的想法、感受,到收集素材、搭建结构,再到呈现文字,推敲文笔,写出一篇文章的过程似乎就那么几步,却往往会有身心疲乏感。

首先,将隐隐约约出现的灵感把握住,再一步步地深入思考,将简简单单的想法成型,以更加饱满、诱人的姿态示人,其实充满了阻碍。

德国女诗人希尔德.多明说:“写作是一种人格分裂的过程。你是一个感性的人,这在某种程度上让你才思泉涌;同时你也是一个理性的人,它让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词句。”

九宫格写作法可以说一种帮助感性思维更快成型的理性方法,一篇文章所需要的素材可以借助九宫格和提问来聚焦,不至于你在选题面前茫然。同时,这本书又提出了利用素材成文的四种模板,分别是:结论先行模板、列举型模板、故事型 

这四种模板都是不错的成文方法,可以尝试用起来。

4、

书名:《生活蒙太奇》    

作者:天然

类型:绘本

我们日常普普通通的生活竟有那么多治愈的时刻,在作者的画笔下,一幅幅可爱、俏皮的画面呈现出诱人的光彩。

看这本书,总是会不自觉地露出微笑,生活啊,多一些用心,少一些惆怅,就会多一份肆意和欢乐。

如果你觉得生活乏味、平淡无奇,看看这本书,其实真的可以打开新视野,让自己去留意那些错过的温暖。

一本小小的绘本看似单薄,却是作者归于生活,耗费心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用观察力,想象力、思考力、专注力凝结而成的。

我们所认为的普通生活,却在画家眼中是光彩夺目的。比如,水开了,天然将这样的场景想象为了冒着热气的水壶上吐出小火车,一直往前开,跨过屋子中央,迈过窗户,最后到屋外忙碌的主人身边提醒她。整个过程,真是童心十足。

而在她的画面中,多是当下年轻人的生活面貌,与猫咪和狗狗融为一体,填补了枯燥的日子,让一个人或是两个人的生活更加温馨。

5、

书名:《搜索力:帮你解决90%人生难题的思维能力》

作者:刘Sir

类型:经管励志新作

原本想从这本书中学习一下搜索技巧,却发现这本书是从人生的角度来阐述搜索。

我们所认为的搜索可能只是在网络中快速查询信息的技巧,但在人生这一维度上,灵活的搜索意识是构建自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能力。

作者意在告诉读者,当你面对人生选择时,可以通过向内搜索与向外探索获取答案。向内,你可以问自己的真实意愿,了解自己到底想要以怎样的风格去生活?你的决策方式会是什么?安静地探求内心的渴望。

向外,我们会本能地抗拒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但我们所做的很多事情都会产生不舒服的状态,恰好是这些不舒服的事情会带来经验。所以你应该搜索那些外部让你不舒服的建议和经历,将不舒服变为一种你要长期执行的人生策略。

这本书的两点思维倒很有用,即:

1、定准自己想要提升的核心竞争力,不断聚焦资源、持续学习。

2、让自己拥有长线思维。因内卷、因攀比,因诱人财富的宣扬,我们现在的社会异常焦躁,总想短期获利,让人忽视了长久的竞争力打造。作者提出的思考发人深省:人们永远会高估自己一年内取得的成就,却会低估自己十年之后创造的可能。不被短期得失所蒙蔽的人,往往会走得更远。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阶段性的目标,其实不用特地去和别人攀比,让自己焦虑、自卑。

专注、踏实地打造个人核心能力会更容易让你创造价值。

最后,我不得不吐槽,为迎合市场,书名太过夸张,试问人生如此复杂,区区一本书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吗?

6、

书名:《逻辑思维和写作》

作者:山田紫霓

类型:写作

我读了这本书,但又好像没有读。“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每一月我都会看几本写作类的书籍,算是有目的的读书,然而,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有一种疲乏感和迷茫感。

工具书的阅读,会有很多技巧性的内容,本质是让自己应用、创新,提写作升能力,而不是知道这种方法。

书中作者所讲述的七个关键点:论点、动机、论题、读者、立场、论据、中心思想。这些明明是中学课堂中的学习内容,只是在新媒体环境中,我们当下的写作需要关注读者喜好,提出有个性的观点。

为什么会在阅读中迷茫呢,其实写作的方法太多,工具类的书籍只阅读不思考,只看不应用,终究无法达到想要的目的。

这本书的重要性是让我明白了:你缺的是领悟道路的经历和时间。也帮助我在接下来去改变读书的策略。


自古以来,秋天是让人消极,惆怅的季节,也会不自觉地染上一股莫名的沉寂。只是,这个季节带有迷人的色彩,会有倾心之感。

我想,脚步的前进不因季节而停下,何时,都要向前。

希望,10月,在读书方面,有进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