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龙王
说起名剑,上古有干将、莫邪、鱼肠、巨阙,但这些大都是传说而已,江湖上未见其踪影。若论现今江湖上的名剑,十把中怕是有九把是经过水宫龙王品评过的。
龙王不是神,龙王只是一个人而已。然而,对于剑来说,龙王又是神,是绝对的神——龙王一句话,可以让一块名不见经传的破铁,一跃成为世间名剑。
水宫是龙王的府邸,也是龙王品评宝剑的地方,不过据说每年能得龙王品鉴的剑也只有几把。水宫每届的主人都叫龙王,像龙一样见首不见尾。据说,这一派和冶剑大师欧冶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江湖上,不管黑道白道,都会给龙王、给水宫一个面子,因为龙王不只是相剑大师,武功也是深不可测。
二、好剑?好剑!
丁酉年,广南韦姓人带着家传宝剑,经历重重考验,得见龙王。
韦姓人将剑呈与龙王,操着一口广南话道:“这把剑,削铁如泥、吹毛立断倒是次要的,关键是藏着一段既广为人知又不为人知的历史。”
“哦?”作为龙王的弟子,小岳淡然地道。
龙王似乎没听见韦姓人的话,专心观察地观察这手中的剑。
韦姓人只好笑着问小岳“这位兄台可有听过‘赵氏孤儿’的故事?”
小岳笑道:“自然听过了。”
韦姓人:“我虽然姓韦,但是祖先却姓韩。”
小岳探过身看了看龙王手中的剑,发现上面镌刻着一个“韩”字,于是问道:“韩?韩厥的韩?”
“不对,韩信的韩。”
小岳来了兴趣:“韩信的韩?”
“对!韩信的韩。”
小岳回头看了看师父,发现龙王还是专注于剑,也不知道听没听见韦姓人的话。
韦姓人只好接着说:“当年韩信被吕后派人骗进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韩信幼子韩潆得萧何保护藏匿,幸免于难。之后,萧何委托蒯通和曾让韩信受辱的屠中少年,把韩潆送到南粤王赵佗处。赵佗一向佩服韩信的威名和萧何的信义,不仅收留了韩潆,还封给韩潆土地。此后,韩潆改名为韦云际。”
小岳笑笑:“所以你是韦云际的后代?”
韦姓人笑道:“正是,这把淮阴剑就是我们韦家代代相传的宝物。”
“可是这又和‘赵氏孤儿’有什么关系呢?”
“韩信死后,吕后一方面为了笼络萧何,另一方面也为了让萧何和韩信等人彻底划清界限,就将定计诛韩信的‘功劳’推给萧何。萧家门客不想主人蒙冤,又碍于时势没办法将真相公之于众,只好将救孤之事藏在‘赵氏孤儿’中了。”
小岳说:“故事很精彩,可是……”
没等小岳说完,龙王就放下手中的剑,微笑道:“剑是好剑!”
韦姓人激动地跪了下来,眼泪也止不住流了下来——没有人知道他为了得见龙王付出了多少代价,江湖上传言很多人倾家荡产都难得龙王品评一句。
但是,得到了龙王一句“好剑!”,付出多少就都值了。
此后,淮阴剑成为江湖上无人不知的名剑,身价斐然。
三、韩信的韩?
小岳收拾着行李,龙王走了进来。
“看样子,你不准备继续留在水宫了?”龙王笑着。
小岳点了点头。
“是不是觉得师父老眼昏花?相错了这把淮阴剑?”
小岳沉默了一会儿,道:“姓韦的虽然极力装出广南口音,但却忽略了广南方言习惯用倒装。”
龙王满意地点点头:“还有呢?”
小岳又道:“陶弘景在《古今刀剑录》里面提到:‘赤乌年中,有人得淮阴侯韩信剑,帝以赐周瑜’,照理说淮阴剑已经不在韩信后人手中。”
龙王不置可否:“还有呢?”
小岳想了想,道:“剑上的‘韩’字,似乎太过明晰,恐怕是后来刻上的?”
龙王摇了摇头:“这点你倒是说错了,似这样的好剑,刻字只能在熔铸之时,而且千年不会模糊。”
小岳将信将疑:“那您是说这个‘韩’字不是假的?”
龙王点点头:“不假!”
小岳更加迷惑:“可是……”
龙王接着说,“‘韩’难道就只能是韩信的韩?”
小岳惊讶道:“不是韩信的韩,那是谁的韩?难道还是韩厥的韩?”
龙王笑笑,“不知道。”
小岳更加惊讶,“不知道?”
“不知道。也许是另一位姓韩的名人,也许只是韩大、韩二这样的普通人,也许真是韩信也不知道。”
“您既然不知道,为什么还说……”
“我说的是啥?”
“您说的是‘剑是好剑!’”
“这就对了,这把剑确实是好剑。你跟了我这么久,难道看不出来?”
小岳无奈点点头,“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好剑。可这故事……”
“故事很精彩,你不也说了?可是我没说剑和故事有关系,就不算骗了世人。”
“可是世人不会把剑和故事分开的!”
“不会把剑和故事分开?对啊,世人总是觉得一把好剑必须配一个好故事才是好剑,由此埋没了多少好剑?”龙王叹道。
小岳若有所思,沉默了许久。
四、龙王!
龙王准备出去,回头看了看他:“还走吗?”
小岳摇了摇头。
龙王严肃地说:“记住,相剑人相剑,只看剑本身,从来不去管剑是不是有故事,也不去管故事是好是坏。只有做到这样,才有资格做龙王!”
——2017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