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

成长就像禾苗破土、竹子拔节,需要有坚持的毅力,突破的勇气,创新的锐气。我深有同感,她从读、做、悟三个方面来分享自己的成长过程。

    读――慢生成  不急于求成  语文老师的境界最终是由你的学识文化素养决定的,所以涉猎多个领域的书籍,尤其是专业刊物杂志的阅读,尤为重要,让自己厚积薄发。所以阅读是一个慢功夫,但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一定要有打底的几本书,文火慢炖。

    做――稳生长  舍得压榨自己  一个语文人真正的成长在于自身的内因,要主动的抓机遇,开展语文教学研究。闫老师从语文研究性学习开始,从对“广告"的研究性学习中,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活力,改造自己的常态课堂,激发学生原发性的创造力。在改造课堂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自己的课程观学生观融入课堂。然后朝着这个方向慢慢走,慢慢总结,慢慢积累属于自己的东西。闫老师觉得个人成长一定要强调资源意识和平台意识,她给了自己成长的方向和空间,她借助《中学语文教学》这个平台,不断地历练自己。

    悟――再生长  勇于自我迭代  不断地通过阅读《中学语文教学》等专业的期刊可以消除自己对教学研究的疏离感,我发现自己阅读专业期刊的这个意识不强,这样的话此前余映潮老师也说过,并且由此积累了大量的语文资料。她告诉我们一线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及个性化的成长经验,每个人的成长都有规律,但每个人的成长又不能复制。她认为课堂环节不能生拉硬拽,而应水到渠成;教学设计不能明显预设,而应自然生成;教学结构不能呆滞刻板,而应灵活机动。由此她提出了“自然语文”的概念,她谦逊地说这不是她首创的,但是她悟到了课堂应该让学习自然发生,让学习自然生长,让学生自然收获。

    一个人提出了自己的教学主张,标志着她的教学风格日臻成熟。她说,“自然”的学习生态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语文学习在不同阶段应该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根据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层次,结合语言文字的内在逻辑,将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学习任务相结合,探索出符合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模式和方法,让学习"自然生长”。

    我想“自然的”课,就是符合科学的认知规律的课,就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课,更是一种大道无形的课,这应该是我们追求的语文课的至高境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舞台,是师生生命展现最重要的一个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没有...
    江左镇刘楼小学邓海龙阅读 879评论 0 1
  • 成长是一颗颗幼小的种子终于变的郁郁葱葱,成长是一粒粒微小的花粉终于酿出了玉液琼浆,成长是一层层细微的垒土终于...
    春夏AI阅读 697评论 0 0
  • 老师们上午好!受教师进修学校崔校长之邀,今天我跟大家交流“专业成长”这个话题。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是听别人的报告,在别...
    秋之准备阅读 1,159评论 5 29
  • 清晨,深秋的凉风将天空的浮云吹走,露出了它原有的白色,走在校园里,便觉得景色与昨日不同,花池里的黄菊开的更盛,一旁...
    寂剑离风阅读 439评论 0 3
  • 别逢人就低头,别逢人就诉苦,旁人终归是旁人,没几个人真把你的伤当自己的痛处。有些人以为你无坚不摧,那就随他们喜欢;...
    三十六七八阅读 27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