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此刻的你

也许正在挂灯笼、放鞭炮

也许正在包饺子、吃年夜饭

也许正在看春晚、抢红包

也许,由于种种原因

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

也许,因为疫情

无法回家与亲人团聚……

没关系

分离只是短暂的

时光不会负你

终有一天你会踏上回乡的归途

今夜

无论你在哪里

都衷心祝愿你能度过一个

平安、快乐、祥和的除夕夜

“小明大白”也坚守在岗位

陪你一起

今天,就跟随我的脚步

了解一下除夕这个传统节日吧

大年三十聚团圆,鞭炮声声过大年

金盆玉碗宴一桌,全家老少围成圈

儿孙满堂人气旺,长寿面条根根长

圆满水饺诱人馋,福禄寿康美满添

一. 除夕的名字

现存文献中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

是西晋周处撰著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

有人认为除夕源自上古时代

除旧布新、祭祀祖先的习俗

另据《吕氏春秋》记载

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

来驱逐“疫疬之鬼”

称为“逐除”

也有人认为这就是除夕的起源

除,去除之意;夕,夜晚

除夕,即岁除之夜

它与岁首(新年)首尾相连

旧岁至此夕而除,第二天就换新岁了

故俗称为除夕

除夕通常还被称为大年三十

但由于阴历历法的原因

除夕的日期可能是十二月三十

也可能是十二月廿九(比如今年)

但不论如何

它都是阴历年的末尾

腊月的最后一天

二、除夕的传说

相传在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

它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

经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危害人类

百姓惶惶不可终日

人们和夕斗争了很多年

最后发现,它怕三种东西:

红颜色、火光、响声

于是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

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

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

敲敲打打,用火药做成红色的爆竹燃放

夜里,“夕”闯进村庄

看见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

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

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

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三、除夕的习俗

贴春联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桃符”就是春联的原始形式

初始是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红纸

叫“春贴纸”

明代时,桃符才改称“春联”

流传至今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

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

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喇叭:教你贴对联啦

上联尾声仄,下联尾声平。(一般)

上联贴于右,下联贴于左。(古代)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

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

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福”字指福气、福运

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

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

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倒(到)”

贴窗花

在中国民间

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

贴上各种剪纸 —“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

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

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

表现得淋漓尽致

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祭祖

古时,祭祖礼俗很盛

“天地者,生之本也;

先祖者,类之本也。”

春节祭祖,流传已久

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

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

有的到宗祠拜祖

有的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

陈列供品

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祭祖是对孝道的一种传承

吃年夜饭

忙活累了,该吃饭了

把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

家人团聚,围坐桌旁,吃年夜饭

应该是年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丰盛无比

有的还具有象征义

比如火锅象征红红火火

鱼象征年年有余

年夜饭南北各地不同,各有讲究

北方人习惯吃饺子

而南方地区,会丰富多样一些

年夜饭又叫团圆饭

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充分表现出

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

传达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的愿望

燃爆竹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

唐代时写作“爆竿”

南方各地又称之为“纸炮”“响炮”

把许多单个的爆竹联结成串

则叫作“鞭炮”“响鞭”“鞭”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

是节日的一种特色娱乐活动

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守岁

除夕守岁的年俗由来已久

把所有房子的灯火都点燃,通宵不灭

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

然后合家欢聚,通宵守夜

守着“岁火”不让熄灭

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年到来

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压岁钱

压岁钱,又叫“压祟钱”

压岁钱最早可追溯到汉代,那时又叫压胜钱

并不在市面上流通

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

有避邪的功能

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

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保佑平安

年晚饭后 长辈将事先

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这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关爱

现在,也流行晚辈给长辈

体现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和祝福

当然,除夕夜习俗也在与时俱进

新时代,又有“看春晚”等新的习俗……

难忘今宵

万家灯火除夕夜

无论天涯与海角

再祝愿

新年快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