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点自己的浅薄之见。正好,最近也在做这件事。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兴趣。
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喜欢,而是在自己实践之后,内心深处依旧保持着强烈的冲动。
比如说我,一直以来我对写作都兴致勃勃,但一直苦于不知如何系统训练。
直到不久前,逛淘宝时偶然看见了一本书,叫《从零开始学写作》。
买来看完后,用“如获至宝”来形容也不为过。接着我就按它的方法训练。
每天坚持写作,规定时间和字数要求,雷打不动。早上洗漱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动笔写作。
坚持写作的同时也让我养成了早起的习惯。
春节期间,自己和父母也回了趟老家。在老家,也会找时间去写作。没有人监督我,就是觉得单纯的喜欢。
觉得写作这件事能体现我的生命价值,非做不可,无论多么困难也要完成。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学习枯乏无味,因为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而且,并非每个人在学习上都具有极高的天赋,一点就通。
如果一件事做着很容易,很多人哪怕谈不上喜欢但也愿意去做。
那些能当科学家的无一不是具有极高学习天赋,又恰好对科学富有憧憬和抱负。
有兴趣没天赋一样可以使人自律,变得主动爱学习。但从结果导向来看这是毫无意义的。
再多么令人敬佩的自律和主动学习,如果完不成目标,等于无用功。
学校里就有一些刻苦用功的学生,但成绩收效甚微。
无兴趣有天赋也可以使人自律,变得主动学习。
因为有天赋,学习起来轻松容易且不费力,能在短期取得理想的效果。
但从长期来看,因为缺乏兴趣和动力,很容易半途而废。
学校里有一些同学,你看他平时玩的比谁都嗨,回家完成正常的作业量就能在每次考试中名列前茅。
有兴趣又有天赋的是最好的状态。
既能长期地坚持下去,还能有非凡的产出,同时,最难能可贵的是实现了人生价值。
这种人是最幸福的,却也是极少数。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无非就是追寻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即实现个体的价值。
综上所述,无论是哪种,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兴趣,没有它,什么事都不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不仅如此,我觉得它也是自律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