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录
- 生活的本质就是资源之间的交换。
注意力>时间>金钱
每个人都有不得已用时间换金钱的经历,但是如果在这些被迫的情况之外,你居然还主动贡献出了自己的时间,甚至是注意力,那就应该好好反思一下。
尽可能地用金钱换取时间,如果你竟然有机会用金钱换取注意力,那就更应该狠狠“捞一笔”。 - 买了苹果电脑,单就打字的反应速度,就比用旧电脑提速了三倍以上,处理文件的速度递增,参加培训,知道了思维导图等知识整理的工具并熟练应用,节省了时间,有更多的注意力用于知识的积累。前几天为了省停车费,停在非停车处,沾上了那个地方刷的油漆,可能得花三四百元去打蜡处理。
在工具上省下的钱,都会变成麻烦回来纠缠你。
麻烦守恒定律:麻烦总量一定,解决麻烦只是一个分配问题,人承担一部分,工具承担一部分,人需要投入的是时间和注意力,工具需要投入的更多的是金钱。
有正规的停车场,就别考虑其他地方了。
碰到诚心敲诈你的收费人员,赔了些钱是小事,不愉快的经历很有可能影响你当天的情绪,进而影响你的注意力。 - 讨论任何问题当然不能回避“程度”问题,不然讨论的意义就不大。
不合理比较。
你应该比较的其实是这两个:
这段时间可能给你带来的潜在收入。
为了节省这段时间花掉的钱。
你应该这段时间的未来标价,而不是用现在的固定收入进行标价。
程度问题要自己把握,但是前提是列出合理的比较对象。 - 人们普遍重视“看得见的”,而容易忽略“看不见的”,我们这个专栏存在的意义也在于,帮助大家找出那些看不见的价值。
不论是书籍还是app,都只是知识传播的工具而已,重要的是内容,而不是承载它的形式。
书籍虽然摸起来实在,但是如果不能给你启发,甚至污染你的大脑,那再便宜也不应该买回家,相反一款优秀到敢于收费,并且经受市场考验的App,更有可能提升你的工作效率,节省你最宝贵的资源。 - 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更重要的是自己先把事情做好。
如果你自己平时非常注意自己的注意力成本,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然会耳濡目染,珍惜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
小孩子有对这个世界天然的好奇心,被各种新奇的事物吸引是必然的,父母做好榜样,孩子自然不会太差。
评论摘录
-
身边没有榜样,一个要想突破自己进入下一个世界是那么困难。
李笑来老师是先给我们丢下一根绳子,只要愿意,谁都可以从坑里边爬出来。
不仅是践行过程中要克服各种人性,还有你所思所做的,没人会理解,没按普通人所熟悉,所能理解的常规套路走,就是脑袋进水了(傻X)。
在他们眼中,我这种年龄,再不想办法向上爬一步,就再没机会了,我只能默默地,面带微笑地一直走下去。 - 当时我完全不懂520是干啥的恶,并且半个月前才刚送给她一个ipad air2,心想这又变着法骗我钱呢,于是俩人就争吵了一顿,觉得她太不懂事了,郁闷了好久。
花钱买清净。
520当天早上到单位后就大大方方给老婆支付宝转了520块,还附了一首小诗。
之后天天有肉吃,夜夜笙歌舞,据说我从此在她朋友圈里结了不少根本就不认识的仇人…… - 只去改变身边对自己重要的人。
- 在践行的同时,需要厘清的是,你用金钱买来的时间或用时间换来的持续注意力,都必须是正在投放在可以提高你个人成长,或投放在可以把你的时间卖出去多份的事项上的时间和注意力,否则就是一种金钱和注意力浪费。例如你花了50块钱外卖午餐,省下做饭的时间你却用来看虚拟小说,玩小游戏等没有价值的事情上,这就是一种金钱的浪费。
- 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线。
- 微信公众号数目也控制在6个左右。
- 因为不把金钱放在第一位,所以才做了那么多事,而不是因为拥有了财富资源,才不把金钱放在第一位。
沙师弟曰
- 花钱换取时间,花钱换注意力,花时间换注意力持续,既然是换,那么就可能存在一种规则,或者说某种东西是一定的,我觉得可能就是麻烦,换句话说,就是麻烦守恒定律。麻烦的总量是一定的,人花时间和精力承担一部分,或是通过花钱购买工具承担一部分,那么很简单,按照不等式来说肯定是花钱更划算,但是这里面的时间和注意力是有前提的,必须要花在个人成长上,如果你花在看小说,刷朋友圈等无意义的事情上,还不如去做点杂事省点钱来的性价比高,也就是说用钱换到的有用的时间和注意力才是赚的,有用的意思就是自身的成长。有用的注意力>有用的时间>有用的金钱>没用的注意力>没用的时间>没用的金钱,好吧!没用的注意力/时间/金钱根本不需要去细分,因为根本不重要,另外望子成龙的父母都是错的,父母要做的是自己成为那条龙,那才是对的,好好顺着李笑来老师垂下的这个绳子往上爬就好了,实在爬不动就先死命咬住,其余不重要,还好虽然身边没有这样的榜样,但是远方有这样的老师,我的幸运!我接受了老师的这份爱,得到成长,那么自然会去对周围人施以恩泽,但是仅仅限于重要的人,其余人死活跟我无关,我很忙,而且也不是圣母,实在救不了你,谢谢!
做一棵优雅的橘子树,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切记,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