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玄斋主尚泽(集雅阁主诺伊)
山川不画眉,自有青黛;
草木不修色,自有葳蕤。
——席慕蓉
继续随着妈妈的图片,重游故地。
不登天游,虚游武夷。烟雨朦胧,云雾缭绕,春树苔藓新翠,清凉干净空气,登顶天游峰途中,随攀爬方位,武夷33山72岩99峰尽收眼底。
高山中的桐木关得天独厚自然环境造就了正宗正山小种、烟小种和金骏眉的韵味。
又到了建瓯裴桥村焙前,这里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地:北苑御焙遗址。曾是专为宋朝皇宫制作点茶茶膏团饼的地方,武夷茶仆刘青刘君兄弟有志恢复保护此技艺,自2015年开始从文献调查研究,到加工设备定制,终于在2021年4月4日研制成功!在裴桥村焙前研究员刘青说:“宋制《建州北苑蒸青研膏团饼茶》今日试制是白鸡冠原料!去盗叶、去白合、去乌蒂、留蕊芽,液压去水、古法捣碎,压制,烘培。
一大早五点半,五名工人在三分茶山仅仅采摘了白鸡冠一芽一叶3斤多一点,一行众人跟随刘青老师一起到焙前,见学了老东西的新生!妈妈非常感叹年轻武夷茶人对茶的痴情和执着。
在岩骨花香里,去了天心永乐禅寺,走过牛栏坑、九龙窠、大红袍、流香涧、倒水坑、慧苑寺慧苑坑和章堂涧,在大红袍树下又喝了一小时茶,步行四小时八公里,人在画中游,真是大满足,此行岩茶的核心产区三坑二涧都走过见过了仰止。
秀逸的慧苑寺和绮丽的慧苑坑都需要珍惜。慧苑寺在武夷山流香涧之畔,宋初建,朱熹曾在寺中住宿攻读,留下木匾"静我神",残匾尚存。
寺庙随山势起伏,层层叠叠,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有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阁等建筑。寺后有大山、竹林,寺前有武夷山三十六峰之一的玉柱峰和流香涧,环境清幽。
殿内抱柱的一幅对联写道:"客至莫嫌茶当酒,山居偏隅竹为邻。"这是武夷山最负盛名的对联之一,迄今仍为人们所喜爱。
记录一下建瓯裴桥村的福源印象:这个古老破败的村落门牌很有特点,上有二维码,村务公开可以看出来有点儿门道,这里也有很多茶山,也盛产竹笋。
昨天,是妈妈在武夷的最后一天了,还是喝茶再喝茶。
妈妈在朋友圈儿总结了一段旅程心得,如是说道:此行关于朱熹理学、岩茶白茶红茶和黑瓷建盏青瓷龙泉的文化研学之旅,内容丰富多彩,所触及的每一方面都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非几日之功可以达成,拜总协调之赐,各种天时地利人和,各种因缘际会,得以一窥究竟,好似大学一年级的基础课,回家还需大量的书本学习和实操练习,致敬这一行有韧性与一起坚持的队友。
看着妈妈这些一路走来的随拍照片,更加验证了一句老话,成功的人都有常人无法想象的坚韧与不拔。
颇为感慨我这个女强人的妈妈,除了能驾驭自己的事业,在任何场景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到哪里都能自带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