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不干了,太累人了。”你会不会也有过这种感叹。比如你想减肥就去操场上跑步,可是跑到第五圈,你实在受不了了,发出这样的感慨。接着在脑子里列出可以不做的n条理由。一,没人强迫你,这件事情不是必须的。二,实在太累了,人生有酒须尽欢,我不想勉强自己,诸如此类多条理由。然后就去买了许多东西,开心地吃掉,可没过多久又懊悔了。你的生活就在立目标,放弃,立目标,放弃之间徘徊循环,年纪渐渐的大了,可你仍一事无成。
这几天看了村上春树的《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也对跑步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我个人觉得跑步并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特别是体测中的跑步还要计时,常常是跑到喉咙很不舒服,有些血腥味。所以我就想了解一下他人跑步时的感受。跑马拉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费时费力,跑步的距离长,如果想要取得一些成绩,那么要受的苦就更多了。作者在跑步时也会感到痛苦,也会觉得累,他没有否认痛苦的存在。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他去跑了更长距离的比赛,跑到一半多他感到非常的累,这时他只能对自己说:“我不是人,是一架纯粹的机器,所以什么也无需感觉,唯有向前奔跑。”这让我觉得如果你想要做好一件事,勤奋练习也是一个办法,虽然有些笨,但也能实现我们的目标。大多时候我们不是找不到方法,只是不愿意受苦。
有句话解释了作者即使痛苦也不停下脚步的原因,“违背了自己定下的原则,哪怕只有一次,以后就将违背更多的原则。”如果仔细想想,在生活中,我们确实放弃第一次后,之后的坚持非常困难。这是因为我们很难再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坚持下来,这其实很可怕,我们的梦想便是在一次次对自己的不信任中折翼的,生活也是这样变得越来越苟且。因为是还没有达到的目标,所以在实现的过程中固然和会遇到困难,这是正常的,但我们不能放弃。
每件事情都有完成他的最好时段,虽然大多事情之后也能做,可效果完全不一样。蔡康勇说:“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很像是一个机会,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一出现准备好的人马上抓住,而放弃的人还在立目标,放弃中徘徊,当然是没有资格拥有这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我们容易放弃,也许是因为我们的见识不够,无法正确地看待一件事情。
人生是一场修行,我们为自己开天辟地,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我们应该不断的去探索,去开拓,打败一个个困难,让自己不断的变好,让自己的小世界越来越大,越来越精彩,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