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历史几千年,老外们对中国古文化很感兴趣。阴阳五行,气,八卦。都是国外电影的常客。
不过在国内,这久远的文化,因为太神秘了。导致步入了“迷信”的范畴。
其实,这些一点都不神秘,这些知识来自于自然,存在于自然,每天都发生在我们周围。
自然界有太多东西,现在的科技无法解释,也不需要解释。
中医也一样,看的书多了,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医理早已包含在各种事物中。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黄帝内经》
这句话可以几乎可以概括所有的中医理论和养生观念,与西医的观念不同,中医认为,身体足够好的话,任何细菌,病毒,都无法侵袭人体。
记得有句老话“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也是这个意思。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对外界风寒有很强的抵御能力。这都是因为体内的“正气”充盛。
这个事,我想大部分人都干过。用吸管向装水的杯子里吹气,就会有气泡冒起来。但是水绝对不会进到吸管里。
人体也有大大小小无数的管道,这些管道里面都充满着“气”。如同吸管一样,无时无刻的在向外界散发,这也保证了,外界的邪气无法进入。
这种“气”。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体表的毛孔,眼耳口鼻,口腔,肠道,时时刻刻都有“气”在流通,以保证所有管道都充满,让外界的邪气,无法进入。
那么这个“气”是如何产生的呢?说起来就十分的复杂了。这里就只说饮食和呼吸的所谓“后天之气”。
人出生之后,能够生存,全赖于呼吸和饮食,我们的“气”也来源于此。
《黄帝内经》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这两句话,概括了人体的循环系统,也概括了人体“正气”的形成和散布。人体的系统十分复杂,并不是简单的吃东西进胃,消化到小肠吸收,然后从血管输送到全身。这只是很微小的一部分。如果要细说,就要牵扯到“经络”和“三焦水道”系统。这里只要了解到,人体的“正气”主要是吃和呼吸,就可以了。
那么“呼吸”并不只是喘气那么简单,其实,全身毛孔,七窍,胃肠,等等与外接有接触的部分,都无时无刻的进行着“呼吸”所以即使有一些风寒,病毒细菌想进入我们的体内,也会被抵御在体外,保证我们身体的健康。
《神农本草经疏》
夫胃气者,即后天元气也,以谷气为本。是故经曰:脉有胃气曰生,无胃气曰 死。又曰:安谷則昌,绝谷则亡。
正所谓“人活一口气”,人死亡了,就叫做“断气”。正因为身体各处都充满着“正气”,才可以抵御外接的侵害。
但是人生在世,难免七情六欲,又或者外伤,强行劳作等,都会让正气虚损,或者输布不正常。造成身体某个地方出现“虚”的状态。那么就容易在这种“虚”的地方,出现病症了。
所以,养生的根本是把身体调理的更加健康,使正气充盛,方可不被病邪所侵害。
更多的古法养生经验,会在日后继续分享。
养生知识,层出不穷
不遵古法,错漏百出
如能静心安神,研读古籍,方知上古之书,早已包罗万有。
又何必舍近求远,舍本求末?
养生服药,必慎重。治病调理,必求本。
随意服食,必有副作用,只是短期察觉不到,年久发作又不知道起因于何处。劝君慎重!
【人行天下,笑谈众生,人生本应无拘无束,何必自寻烦恼。】
【海纳百川,学贯古今,知识本应融汇贯通,何必诸多限制。】
健康,心理,修行方面有任何问题,可以联系我。
如果觉得本文有助于你,请把知识分享给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