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陕西而不写写西安,总觉得不像话。而这次旅行中的西安,又让人觉得有些无话可说,因为在西安的行程实在安排得仓促简陋,更多的是当做一个中转的车站、一个下榻的酒店和一个餐饮休闲的去处。这仿佛给人一个错觉,陕西到处都是名胜古迹,唯独西安只是一个灯红酒绿的现代化都市。但是从头脑中检阅关于西安的知识,十三朝古都、半坡先民、大明宫、五陵少年、灞桥风雪,古典意象又纷至沓来,似乎这个城市里应该有挖不尽的人文含蕴。
记得当年曾经跟风追读《文化苦旅》,余秋雨写遍中华名城,即便是几个印象不深的城市也用短文连缀成了《五城记》,但唯独不见西安。后来也有记者问他这个问题,他回答说,西安不是一个可以随便写的城市。虽然他可能是随口敷衍,而从他后来的表现来看也不是一个谨慎自知的人,但从这句话或多或少也能看出,他对这个城市的复杂与厚重也是心存敬畏的。
长安,这个曾经的世界第一大城,虽然一千年前就失去了京城的身份,但历代文人依然把这个名字当做京城的代称。紫禁城固然富丽堂皇,却始终让人感觉到森严与禁锢,无论是权贵还是百姓都表情恭谨、目光低垂。而似乎只有到了长安,场景才会鲜亮起来,气息才会活泼起来,人物才会从容起来,诗人才会自称臣是酒中仙,皇帝才会夜半无人私语时。
西安的城墙在青灰中略带土黄,远看比南京的城墙要更为明亮些,似乎彰显着强汉盛唐的华丽尊贵、欢乐祥和,不像南京的城墙那般总是透着沉郁的悲剧色彩。据说西安的城墙是中国古都中保存最完整的,这有可能是因为唐以后的政权东移从此把西安推到了历史的边角,一千多年的自甘寂寞也使他不至于如南京总是饱受战乱之苦。
西安城墙内的建筑是不准超过24米的,所以市中心固然繁华,却没有水泥丛林般的拥挤和压抑。可见西安市政府对老城的保护,着实是下了决心的,要不然在过去那土地市场如火如荼的十年里,这块寸土寸金的宝地早就拆拆建建不成原样了。
钟楼、鼓楼、大雁塔,远远观望这些千年屹立不倒的古建筑,当然也看不出任何特异之处,唯有遥想当年的暮鼓晨钟、鼎盛香火,让心中泛起些些怀古幽思。大慈恩寺后的广场过道随处可见仿古样式的路灯,每个路灯四围都写上了五言七言的唐诗。衬托盛唐气韵的用意是不错的,但字体却只是用了规整的印刷楷体,立马让人觉得呆板无趣。那也并不奇怪,在键盘和屏幕代替纸笔的今天,某些曾经辉煌的文化定然免不了没落的命运,历史的车轮从来不会为那些惋惜而停驻。
所以西安始终是复杂和矛盾的。再久远厚重的积淀都经不起历史长河的洗刷,而对于那个时代的追慕怀想又让人想要极力挽留,从车流穿过的巨大城门可以看得出,从钟楼鼓楼前徜徉的身影可以看得出,从霓虹灯下的碑刻可以看得出。就像“长乐”和“未央”这两个宫殿名称一样,西安人总希望老祖宗显赫的功业能够永远存续绵绵无绝,所以四处用仿古建筑让这个城市的表情更加典雅隆重,只是现代科技的血液早已流遍经脉骨骼,再巧妙的易容伪装也掩盖不了钢筋水泥的工业气质。
想着无话可说,却不知不觉还是说了一些,当然多数是历史地理的烟云尘埃,并非眼前光鲜便捷的实在。秦皇汉武已然归于尘土,秦砖汉瓦渐被掩埋磨灭,就算是华山壶口也必将沧海桑田,但只要人们心中“长乐未央”的愿望始终常在,陕西的黄土地上一定会有值得向往的景、值得留恋的人、值得萦怀的梦,古也宜然,今也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