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微观粒子

(前言:本文章绝对的遵从正确理论,如有自己推测的理论会加以注释。请喜欢物理的朋友放心观看,如有不懂,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奇妙的微观粒子
        几千年前,人们就对于万物的组成有了不同的猜测。西方国家大多追崇的都是神创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神来创造的;东方国家则认为组成世界万物的是道,老子的道德经就有记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19世纪初,就有人提出了符合现代观点的观点,认为世间万物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也就是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提出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当然,超前的思想提出是饱受争议的,这个理论隔了整整一个世纪才被人们渐渐接受。


        好了,废话少说,我们进入正题。我们可以说构成世界万物的都是原子,其实还有其他粒子,如:分子和离子。但是,原子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变为”它们。

      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式结合或者离子键式的结合等,便变成了分子;当原子具有电性时,它就成为了离子。

      原子是构成我们最小的粒子吗?答案是否定的,原子之下还可以再分,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又可以再分,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之下还可以再分为夸克,质子是有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而中子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目前来说,夸克是最小的基本粒子,所以暂时认为不可再分。然后每个粒子都具有一定量的电荷,每个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显电性也就是电荷为零(原因后面会讲)。


        上夸克带2/3的正电荷,下夸克带1/3的负电荷。上面讲过,质子是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那么它所带的电荷数就取决于夸克,两个上夸克的电荷数想加为+4/3,再加上下夸克的电荷数,便会得到为+1。

      由此可知,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以此类推,可得:中子的电荷数为零、原子的电荷数为零(原子的定义为: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的电荷数一定不为零(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原子和原子团为离子)。


      其中,分子比较特殊,既不能说它的电荷为零也不能说它的电荷不为零。当原子以极性共价键结合时,也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相结合,电子云重合最后共用电子。质子数多的原子,它的吸引电子的能力强,反之则弱。

      当共用电子时,质子数多的原子核会比质子数少的原子核更容易吸引电子。从整个分子来看,电荷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对称的,所以这个分子微观上是显电性的;但是,在宏观上由于它的重电子数和重质子数是一样的,所以不显电性。


      由于水分子以极性共价键的结合,所以使水看起来像粘在一起一样,这也是水的张力的微观原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