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孩子“需要”背后的真相!

大家好!我是周秋妹,两个青少年孩子的妈妈,亲子沟通讲师,2020.11.28 记录 第31篇!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满足孩子“需要”背后的真相》


          我有两个孩子,哥哥是维泰,弟弟是维灿,相差2岁。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跟我一样,曾经为如何维持公平、维护孩子们的情谊伤透了脑筋,他们爱争输赢,甚至会为玩具、零食、去哪吃饭不同意见而赌气争吵……


但那时的我,只关注了他们抢东西争吵的行为,却没有关注他们内在的感受和需要。


针对他们的行为,我曾经运用过简单粗暴的仲裁:

“你们自己说,谁先动的手?”

“哥哥就应该让弟弟,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就知道打架,不会商量吗?今天谁都不准玩?”

“一人让一步,兄弟之间要友爱”


这样的分解任务和追究责任,并进行批评和管理,看上去好像很公平,但是并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


因为,我只是在决解他们的行为,并没有去体会他们的感受,更没有去理解、关注他们的需要。


没有哪个孩子愿意听从一个完全不在乎他心底所思所想的人给予的建议!


而现在,我也开始慢慢懂得运用着“需要”的语言来表达,来同理对方的心情!


就像今天,孩子爸爸跟小儿子本来约好去吃四川火锅,可大儿子不想去吃,他想回家吃粥,因为意见不统一,俩就在车上吵起架来。

我说:“哥哥,什么原因不去呢?”

大儿说:“我想回家吃饭,今天吃太多牛肉干不想吃火锅了,喉咙疼啊 。”

爸爸说:“那也好,今晚就不去吃火锅,改天再去。”

这时候小儿子委屈的说:“你们说话不算数。”


看到弟弟伤心的样子,我第一时间运用“需要”来跟他沟通。

我说:“宝贝,妈妈知道你这个时候肯定会心里难受,因为没有吃到你喜欢的火锅,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

“可是,哥哥确实喉咙不舒服去不了,要不这样,如果你确实很想吃,让爸爸带你去,妈妈陪哥哥先回家,这样可以吗?”

“但是没有你一起回家吃饭,就不热闹了哦,哥哥需要你的陪伴,我们也需要。”

“你自己做决定,妈妈尊重你!”


这时候小儿子看着我说:“那好吧,我也需要哥哥的陪伴,就回家吃饭吧,下次再去。”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每一个行为,无论它的呈现方式是粗暴还是温柔,每一句话,无论它听上去有多和气或者刺耳,其实都是对“需要”的一种表达。


我们能够回想到小时候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也曾有承诺落空的时候,那种失望的滋味可真没那么好受的,当懂得看到了我们的共性,这样的关爱就会慢慢融入其中。


那怕孩子有多么不懂事,也不要用教训的语气,而是要去陪伴、理解、联结他,关爱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