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给孩子零花钱,怎么给才合适?

自家娃,小学一年级,天气热了每天放学和同学都会很默契的跑去学校附近的超市里买冰糕吃。两个人只管挑选心仪的口味,拆开包装来享用,而付钱的事情都是我和那个同学的妈妈来代劳了。关于价格孩们从不过问。

六一儿童节,学校组织了一次孩子间的跳蚤市场。给了孩子20元钱,可看到孩子们买回来的东西,心,哇凉哇凉的。全是些没用的东西,火箭少了两根翅膀,玩具枪没有了扳机……再问孩子们都是花多少钱买的吧,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再看看钱包已经空空如也。


因此我萌生了让孩子自己管理零花钱的想法。在这个想法实施前,我查了一些资料,考虑了孩子的现有能力。孩子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这个时候给孩子零用钱,孩子对这部分知识能够更深刻的认知。另外资料表明,自己掌控零用钱的孩子会变得更独立。因此就更坚定了我的想法。



一家晚报曾联合一家权威调查公司对上海市14所学校的428名初中与高中学生进行了一项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6%,没有零用钱的学生仅占1.4%。

另外,数据显示:有45.5%的学生自己保管自己的零用钱,34.6%的学生则把钱交由父母保管,而7.8%的学生会把钱存在银行里。


孩子把零花钱放在自己身边,供平时使用,是自主意识的一个表现。但有的父母担心孩子乱花钱,不让孩子自己管钱,孩子需要的时候就提出来,“按需分配”。这样却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独立理财的机会。这种方法非但没有减少零花钱的数量,反而让孩子觉得没有用自己的钱,也不会懂得“珍惜”。

而那些可以自己随意支配零用钱的孩子,则更觉得自己像个大人。他们习惯掌握自己手里的资金,通过长期的锻炼,他们明白了手里的零花钱该如何使用,用最少的钱购买玩具、零食。把零花钱平均分配到每一天,直到再领零花钱,保证手上随时有流动资金。这些孩子不会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而且比起受父母支配的孩子,其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会显示出独立性。

打定注意后,我开始跟娃谈零用钱发放和支配的事。孩子刚开始感觉到很不自在,他的潜意识认为我要控制他的花销,以后不能吃冰糕了,不能随便买东西了。有点抵触。一直问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解释了我的想法,直接和他说了我的用意。最终娃还是接受了。我们是这样规定的:每周发放5元零用钱,用于买零食和自己喜欢的小玩具。如果花不完可以自己攒下来买自己喜欢的大件,比如:书,天文望远镜(孩子很喜欢的物件)等。就这样计划开始实施。

计划的第一天放学,两个孩子一如既往的跑去买冰糕。娃选了一根2元的冰糕,拿出来走了两步又放了回去,最终拿了一支1.5元的冰糕递给的结账的阿姨。当结账的阿姨找给他钱的时候,他还惦记的算一算,找回的钱对不对,还够吃几回冰糕的。这时我心里窃喜。计划见了成效。计划已经实施一个月了,逐渐的,孩子习惯了自己管理零用钱。并且已经很享受这种方式了。跟我说,妈妈我要攒钱买个天文望远镜……

总结下给孩子零用钱应秉承的原则:

       1、给孩子多少零花钱,多长时间给一次,违反原则怎样惩罚等,要跟孩子事先交代清楚。

       2、限制孩子自己做主购买物品的范围,告诉他什么可以自己决定购买,什么是必须要经过父母同意才能购买的。

       3、告诉孩子买什么东西应该去什么地方。

       4、告诉孩子批发市场的东西更便宜,买东西要货比三家。

       5、让孩子学着记账,把每月的日常开销记录下来。记录一段时间后,帮助孩子判断哪些钱花的值,哪些钱不该花,引导孩子购买自己真正需要的。

      6、与孩子协商压岁钱和一部分零用钱存起来,可以出去旅游或是购买大件物品(如:天文望远镜)时,让孩子自己承担一部分费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