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很多人都希望用“一股清流”来形容自己,我就特别喜欢,我承认自己是个“伪文艺”青年,我喜欢在朋友圈发一些我自己喜欢的音乐,然后在对自己的看过的书和电影写一段评论。我希望当新人看到我的朋友圈的时候,他们的感觉是这是一个有深度的主持,然而这一切的收获非常低,我有上千个好友,而每次发这类朋友圈的评论和点赞的人数加起来一般不超过10个。
而就在昨天,我非常震惊,理由很简单,我发了一个朋友圈评论加点赞超过60个,而且是在晚上11点多(也许很多大咖要笑了,我随便发个朋友圈就几十个赞,这人真没见过世面,但是我只是个普通人,最重要颜值还很低,也没有胸大肌)那我发了什么呢?
我从小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家里条件非常好(住别墅开保时捷,但三观很正也很上进,他赚的不比他爸妈少),我只要空了就会找他玩耍一下,比如打打篮球或者英雄联盟,包括他的婚礼也是我来主持,为此他还推掉亲戚找的杭州电视台某知名主持。本来他想跟我展示他新买的发烧级别耳机B&O,售价基本在3600左右。因为很小众,就想看看朋友圈有没有同样的发烧友,准备找个好角度拍一下,朋友就说你就坐我位置拍一张吧,顺手还把收藏的Vertu给我升级一下格调(只可惜穿了一件29的T),于是我的好兄弟就像失乐智一样叫我摆各种造型,拍了好几十张。想了半天配不好什么文字,就简单明了的装一波吧,于是……
刚进这个主持这个行业的时候我基本不太发婚礼,一我觉得所有的照片是新人的产权,随便发不太好。其次我觉得朋友圈就是发一些动态,包括心情或者感想,我把所有做微商的都屏蔽了,就是为了让朋友圈像个朋友圈。直到后来一个策划师跟我说,你看别人每场都发,你的朋友圈都是些“乱七八糟”健身或者吃东西或者玩的照片,新人加了你怎么想,于是我开始发工作的照片。
直到我今年回到家这边开始主持,加了几个司仪之后才发现大城市就是耳目一新,条件不错的,就发一些骑马或者打高尔夫的照片,然后加个定位。又或者买跑车了或者去给跑车贴膜了发一个动态,其实这些我都可以接受。还有一些就是强行装一波了,定了日子就要一个动态,出发主持要发一个动态,到了会场要发一个动态,美女助手发个动态,帅哥音控发个动态,现场布置发个动态,主持完发个动态,吃夜宵发个动态,第二天收到新人红包发个动态(是不是真的发也不知道)。淡季找别人图片也要装一下自己有婚礼,找个模仿秀的演员拍照硬要说自己在和汪涵主持节目,我不禁竖起了中指,不,大拇指
不过有一点我必须服,这些人的生意都不错,朋友圈的关注度也很好,动不动就上百个赞。于是有人就教育我说,“你懂吗?这叫包装。”
“我也包装啊,我录FM,把看的书和音乐也发朋友圈啊,把生活的感悟和自嘲也会分享”
“Who care?侬脑子瓦特啦”
是啊,人们总是向强者看齐,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大家更关注的是这个人衣品,开什么车,住什么地方,圈子怎么样。谁管你看什么书,听什么音乐,谁管你这个普通人的人生感想和得失。我真的特别想像《岛上书店》男主遇到女主时问她你最近在读什么书,来分析一个人的爱好,兴趣,三观,但是我想我应该遇不到了。
有人跟我语重心长说,装什么文艺,能吃饭吗?装什么清高,能打交道吗?我过去觉得人和人应该是心和心的交流,我不认可你的做生意的方法,你的活我就不接。于是我的这种行为反而成为他们眼中“装逼”分子。原本平等的合作关系,也变成了一方像哈巴狗,一方像主人。
诚然装或许也是一种艺术,也是一个抬高自己最快的方法,他可以吸引眼球,博得关注。你可以说我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当然多少肯定有。但在这个装的特别兴盛的年代里,我们掩盖了自己,也迷失了自己。我们欺骗了别人,也欺骗了自己。感情里面有句至理名言,得套路者的美人。于是也有节节攀高的离婚率,吵架的时候大声疾呼“你个骗子”男的也猛地一个回头“你也骗我,你说你属兔,结果你属虎”
哎,我想我还是做自己好了,一个脾气急躁,懒惰,举棋不定,抠门的“清高”之人吧,我想这些词应该都比虚伪或者表里不一形容一个人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