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字往往给人两种阅读感受,一口气读完或者舍不得读完。
韩寒在推荐蔡崇达先生的著作《皮囊》时这样说到。的确,当我们看到一本好书时,既希望能快点知道后面的情节,又害怕一下子读完,还没有感受到其中的精华。
《皮囊》讲述的不过是作者身边一个个普通的生活故事。父亲的离世,母亲对神明的信仰,玩伴在大城市的迷失,小镇女人的一生……浓浓的乡土气息,轻描淡写将现代年轻人的软肋一一指出。
“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是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才。”
书中最有哲理的话,不是出自作者笔下,而是来自他没有读过书的九十多岁的阿太。
皮囊是什么?是外表,是其衍生出来的欲望。
灵魂是什么?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内在理想。
和九十多岁的老人相比,也许我们还处在人生的初级阶段。没有太过丰富的人生阅历,没有大彻大悟的思想体会。
所以,大多数人选择先服务着皮囊,对待灵魂,只能说一句,招待不周。
我们学习,是为了理想吗?小部分是,但大多数不是。我们还在牙牙学语阶段,父母就教育我们,要用功读书,考一个好大学,就能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就能得到丰厚的工资。
我们工作,是为了理想吗?小部分是,但大多数不是。走上工作岗位,我们想的是拿一份高报酬,为未来的成家立业打下基础,给未来的妻儿老小一份保障。
正在学习的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正在工作的人培育将要学习的人。如此循环,周而复始。
仔细一想,我们的所作所为,还真是在为我们的皮囊服务。
皮囊和灵魂,难道就不能共同存在,齐头并进吗?
想到了一句很经典也很写实的话,
大城市安不下肉身,小城市容不下灵魂。
关于皮囊和灵魂,正在苦苦挣扎的年轻人用最现实的生活给出了答案。
不是我们不想安顿灵魂,只是现实只准我们做选择题。
也许心中的天平也曾在两个选择中摇摆不定。可看着周围大多数人的选择,为了更好地生存,最终倾向了皮囊。
如果,不考虑大多数人的选择,不考虑这个社会的压力,灵魂或许能和皮囊和平共处。
人活一生,不可能总在为皮囊奔波劳累。
总会有人在某个时刻,想起那被遗忘在角落的灵魂。
总有人会在某个时刻,突然停下脚步,等等那被我们遗忘的灵魂。
不用急,这样的时刻总会来临。有的人只是早了点遇见,有的人可能等得时间比较久而已。
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相信自己,或早或晚,你都会成为万里挑一的一份子。
愿你在这嘈杂的世界里,既有好看的皮囊,也有有趣的灵魂。
文/胡纸先生,一个爱旅游,爱电影,爱阅读的南方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