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向我抱怨时,改变一点点

    事情描述:昨晚女儿带弟弟洗脸洗脚时,女儿又像前面几次一样向我抱怨:“妈妈,弟弟把水故意滴在沙发上。”事情我只能描述到这一句话,更多的细节我无从得知,因为昨晚我很粗暴的打断了女儿的表达:“你总是在说弟弟的错,可你也是妈妈的孩子,弟弟也是妈妈的孩子,我没办法处理这样的事情,你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吗?不要一点点什么事情都喊妈妈。”我在洗漱台洗脸,都没有走进孩子们,感觉靠近他们会激活我的焦虑,甚至女儿向我抱怨弟弟都会焦虑。而我认为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可能对我来说事情不大,但我没有站在女儿的视角去看这件事,去理解女儿,去感受她的感受,让她感受到我感受了她感受到的。而我以往粗暴地打断了孩子向我敞开心扉的过程,女儿的情绪情感没有得到我的确认。(她希望我的确认,给予回应)我否定了她的感受,她的情感。她的痛苦、愤怒和悲伤没有被我阅读,更没有被理解。她会在经验中习得负面情绪是不被接纳的,不允许说出来的。这会影响女儿如何看待自己和看待与别人的关系。她体验到,“我是糟糕的、坏的,令人讨厌的。我是没有价值的,不被喜欢的。”这样的次数多了以后没有得到及时澄清,为了防止失落和痛苦,不得不否认强烈的情感,慢慢封闭自己的情感。成人后,缺乏对生活的激情,对待任何人、任何事缺乏热情和情感。呈现出不需要别人,对别人没有期待;也可能会非常敏感地察觉到别人的要求,并且随时准备无条件地去满足对方。不知道是不是别人的错,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生气。

    感受:女儿向我吐槽弟弟经常引起我的焦虑,看看焦虑的源头是什么?害怕冲突?不知如何面对问题冲突?不知具体解决办法?害怕伤害弟弟?认为女儿的感受不重要?

    改变:我需要对孩子有情感协调的共情和镜映,与孩子感受同屏。如九个月大的婴儿被迫与母亲分开然后重逢,重逢后的小婴儿更喜欢看到的是妈妈悲伤的脸而不是愉快的脸。他们希望内部经验过情感和别人脸上的表情有一种对应,希望内部经历的情感状态与从别人那里看到的情感状态进行了匹配。这种匹配叫做交互式情感。

    我不要把我没有理清楚的焦虑传递给女儿让她承受,不要去质问她为什么一点点小事都要叫妈妈处理,不是一味叫她逃避:“你快点洗,擦干,离开他就行了。”这给弟弟带来的感受可能也不太好,感觉自己是不被欢迎的,大家都远离的对象。我可以关注姐姐的情感体验并回应、确认。“妈妈知道,弟弟的一些做法,比如打湿了你的鞋子,沙发让你不太舒服,我们看看弟弟为什么会打湿,你认为是故意的,可弟弟独自洗脸洗脚还不太熟练,他的小脚丫抬上来没有注意到。”“你比较生气的对他讲话,弟弟可能感受他你在责怪他,而每一个人都是不喜欢被批评,我们语气温和些和弟弟说是不是会更好。”可能姐姐还是不会跟弟弟好好说,弟弟可能还是被激得不听话,但我这样耐心的与他们同调他们心理不会有问题,还能习得我这种描述情绪情感的方式,他们日后面对自己的其他情绪情感时也会描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