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写作?
回想起早在小学三年级每周末的作文小作业里,就体会过沉迷想象与构思的感觉。虚构一个故事,仔细构想这个虚构故事细节在脑海中形成的画面感,以至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某篇虚构出来作文的内容。
十三岁机缘巧合下开始写第一本日记,一本加菲猫的日记本记录下直到十七岁的点点滴滴,记录的习惯让记忆分外清晰,回想起来的时候生活不是一堆零碎的片段,而是像看电影一样,是有画面感的。
十六岁的时候开始大量阅读小说,最开始是亦舒的小说帮我构建了一个对于未来的想象,大学的时候沉迷阅读卫斯理,于是一个庞大奇幻个科幻世界在我脑中徐徐展开。而多年后我真的去到了亦舒笔下写过地方与大学,是少年时代阅读的文字,引领我走过了很多地方、甚至做出了对未来生活的种种选择。
文字有着怎样神奇的力量呢,因为一些人的文字助我们构建了精神世界,又因为一些人的文字我们有动力踏上去远方的路。
我自己曾经有过大量写作的经历是在qq空间和博客刚刚流行的高中大学时代。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因为一点什么事情触动就有打开电脑在深夜敲字的冲动。至今我也记得在夏天开了冷气的房间里,披着刚洗过湿漉漉的头发在黑暗里敲字的那种愉悦感;以及在失眠的夜里突然有了莫名的灵感,很想爬起来把它记录下来的瞬间。
今天听潇洒姐在Day1 里讲到巴金先生说:“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我们多少都体会过被文字击中或者激动着想把自己的想法记录、分享的经历。在长大后日复一日生活的琐碎中,在被碎片化娱乐冲击中,我逐渐失去了写长文章和表达自己想法的冲动。
这两年在大量阅读的同时我发现自己缺乏输出,因此呢,读过的东西留给我的总是碎片化的印象,没有深入思考留下的痕迹。潇洒姐说:“思考才是写作,写作只是记录思考的过程。” 在这个年代,专注的思考是一件越来越稀缺的能力。同时,因为总看碎片化的内容和视频,会制造出一种短暂满足后的持续焦虑感。我不喜欢这种感觉,我希望能够通过给自己培养一个专注的投入的习惯,来对抗这种时代流行的“持续分心症”。写作一百天出现在这个时间,对于今年想要培养专注能力而没找到方法的我,是一个正好的契机。
看完写作百日的介绍,我发现写作确实是一个我一直有热情,但一直没有刻意练习过的内容。刚好跟着潇洒姐的讲解,用这全新的一百天练习这个技能。
我要写什么?
想写下来的东西好像有很多,比如曾经想再穷游写下自助欧洲行的攻略和游记,最近想写下读书和主题学习的思考和笔记,也想记录下宝宝成长的点滴和育儿学习的心得和计划等等。目前尚没有特别清晰的方向,但我希望我写下来的东西除了自娱自乐之外也能为他人提供一些帮助。
我要如何完成这部作品?
目前想写的东西是细碎的,什么主题都可以。作为没有长期写作经验的人,我想可以先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灵感、片段记录下来,再看看能怎样去拓展它。像蔡澜先生的杂文一样讲述生活、游记和饮食的小杂文,也非常具有可读性。
我要在多久之内写完它?
我希望在这一百天内建立可以每天保持输出的能力,并且像每天健身一样将每日写作变成一个长久的习惯。这样在一百天后我应该能在写作这件事情上理出一个大致的方向。在一百天结束之前,我想能够建立一个自己的公众号或者在某个平台持续持续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