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相反,他的怯懦和孤独却找到了肥沃的土壤。
他躲避在日益强烈的孤独之中。
孤独成了习惯,习惯控制了人,并把他压成一个影子。”
——《失落》【印】基兰•德赛
我们可以忍受在一间房里待上三天吗?
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电话等任何通信工具,我们是否还可以“宅”在家里?
网络不断变化发展,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我们总以为自己能忍受住寂寞,只不过是我们手中有着一个缓解的工具。

2.
你有没有遇到过,当你在排队结账、排队买东西时,你望一下四周,有多少个人低下头看手机。
这种现象在大学里太常见了,学生们排队打饭,人手一台手机,有的人还带上耳机,让自己与外界隔绝。
我也会这样,看一下四周,全是“低头族”,从众心理的影响,我也会低下头看手机,来排遣排队的烦闷。
而我们在初中、高中时代是什么样的?
我们会在排队时和自己的小伙伴叽里呱啦地聊天聊地,一个人的话就拿出自己的小单词本,嘴里默念、记忆。
而不是低着头玩手机,一副与世隔绝的样子。
你一天手机不在身上会焦虑吗?
你一天是否频繁地拿起手机,看一看是不是有人发信息给你?
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情况的,就是没有事情也要装作有事情。
聊天尴尬了,拿出手机刷视频、刷网页,缓解自己的尴尬。
而很多时候,我们是会从众的。
当你和朋友吃饭时,你本想着好好聊一聊这些天发生的事情,可是他们却在各自玩手机。
他们边看手机边点头,表示在听,或者还会敷衍地看一下你再点头。
这样的话,你还有心情说下去吗?
反正我是没有那个心情了,与其聚在一起吃饭还不如建一个微信聊天群简单些,既不用离开手机,也不耽误聊天。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聚在一起呢?
就我来说,我喜欢在说话时看着对方,不管是看眼睛还是看那里,最多的还是眼睛,我用眼睛传递出:我愿意听你说下去,我并没有感到不耐烦
而为也有一个不好的习惯,我喜欢看着别人的眼睛说话,当然也要求别人在看着我,不要求是眼睛,只要在看着我就好。
这样一来,我自己也可以体会到,你是否在认真听我说话;是否在思考我说的话;是否感到不耐烦?
只有这样,我们的对话才不仅仅是对话,还是心灵的交流。
你喜欢什么样的呢?
而现在的孤独,大多数就不算做孤独,我们有手机、有网络,随时随地都可以聊天、看视频、发表看法。
而不是无人倾诉、无人理解。
真正的孤独是,孤独成了习惯,习惯控制了人,并把他压成一个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