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的“拿来主义”

文/赵海军

“人云亦云、照本宣科”实在是一种让人痛恨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抹杀了人的思维,抹杀了人的创造性!

时下在学校流行一种书叫<教材详解》,在市面上特别畅销,深受学生喜欢,简直是教材的“百问全解”,对于教材中的每句话都有详尽的解释,对于教材中的每个问题都有详实的解答,实在是教材的“金钥匙”,课堂中学生的“一卡通”。初始,部分学生奉之若“神明”,只要你有找的本领,老师问题一出,立刻行动,立马小手举得高高,被点中者回答的语言精美绝伦、有理有据、流畅无比,不但要比煞费苦心、死上几万个脑细胞的自食其力者要光彩好多,还能博得老师的赞扬和学生的掌声,实在是“妙不可言”!久而久之,善思维者积极性受到打击,逐渐也加入了“找答案”的队伍。再后来,我们的课堂便是一个声音唱到底,“找答案”者妙语生花、大行其道!掌声、赞美声此起彼落,老师、同学皆大欢喜,呈现出歌舞升平、蒸蒸日上的景象。

真的高效乎?非也,这是实实在在的伪高效,一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伪高效!

一潭死水迟早会生出异味、会发臭,一个问题,不经过大脑的思维,缺少了思考的过程,缺失了思索的痕迹,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当人成了“照本宣科、人云亦云”的机器,知识成了“看在眼里、念在嘴上、左耳进右耳出”的东西,学习的过程成为一场华丽的演出,成了学生炫耀的物品时,恰恰也成为了知识的一大悲哀,成了教师、学生的一大悲哀,成了教育的一大悲哀。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表达完善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知识只有经过大脑的深思熟虑,经过千磨万凿的研发才会印象深刻、效果长久,否则只能是过眼云烟、海市蜃楼。

正确使用《教材详解》:面对一个问题,久思不得其解,求知若渴,寤寐思服,忽得之,如饮甘霖,如他乡遇故知,如雪中得炭,欣喜不已,其一也!思虑一问题,得之八九,总觉不完善,忽得之,如锦上添花,如猛虎添翼,其二也!

师生欢呼雀跃时,反弹琵琶情更真!遵循知识的学习规律,正确使用教材详解和其他资料,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5,839评论 25 709
  • 此时我看完了 刺猬的优雅 静静地能听到自己呼吸的声音 就像我第一次看完 这个电影时候的感觉一样的 我发征了很久 像...
    云舞阅读 1,001评论 0 0
  • 作用:对实例对象的内容进行初始化Swift要求类或者结构体中的存储属性(非lazy的)在对象构造完毕后要有初始化值...
    来金德瑞阅读 3,813评论 0 0
  • 蟒蛇会把它们的猎获物不加咀嚼的吞下,我当时就想为什么都吃到嘴里了都不尝下味道,咬几口也好呀。吃的真义不是在于咀嚼吗...
    鱼旦督一串阅读 4,889评论 0 6
  • 在嘈杂的凡尘,享受手工皂给肌肤带来的美妙的感觉,一盏茶、一本书,感受自然和健康的力量。这就是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这种...
    含秋燕阅读 2,68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