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杂感系列之三 】
这几天,最火的新闻当属王宝强离婚事件。打开网络,“王宝强”们铺天盖地,像雾霾里的颗粒物,躲都躲不过,随便扫两眼—— 咳,那啥,编剧同志们注意啦,刚出锅的家庭伦理悬疑剧素材新鲜上线啦,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哦。
婚姻是个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没消停过。赶巧今天看到两篇小说,也是关于婚姻的,读完百味杂陈。
一篇是《万事如意》(作者理查德.耶茨):婚礼前夜, 在众人的祝福中,年轻恋人表面一脸幸福,内心翻江倒海:女人开始强烈质疑自己的选择到底对不对,眼前这个男人她真爱他吗;男人突然心生失落,以后再也不能和那几个好哥们儿一起撒欢玩了。对即将到来的婚姻生活,男人和女人既渴望又恐惧。两人内心变化描写得真实细腻,淋漓尽致。
另一篇是《钟摆》(作者欧.亨利):晚上,丈夫怀着厌恶的心情走在回家路上,到家却发现老婆不在 (娘家妈病了,她临时坐火车回去了) 。看着老婆留下的字条,千叮咛万嘱咐了一箩筐琐事,丈夫感动了,念起老婆的种种好来,一时愧疚得不得了,暗暗发誓等老婆回来,一定要多陪陪她,以后晚上再也不去找那帮狐朋狗友打台球了。就在这时,老婆拎着箱子意外地回来了(娘家妈小毛病,无大碍)。一切如常,丈夫悻悻然出门,打球去了。
这两个故事写活了婚姻里的无奈,也为克尔凯郭尔那句名言作了最生动的注解。他说 “结婚,你会后悔的;不结婚,你也会后悔的;结不结婚,你都会后悔的。”
二
结婚叫入网,离婚叫销号,复婚叫复机,女人再婚叫过户,男人再婚叫补卡。随便一搜,像这样的段子,一卡车一卡车的。
爱情再美,终究难敌婚姻的柴米油盐。更何况, 还有一种爱情叫“爱你爱到杀死你”。
简书上有篇文章,作者分析父母离婚的原因, 跟帖很多。她父母一起生活了十四年,起初很恩爱,但后来就......她从价值观、性格、习惯、爱好等方面总结了离婚原因:父亲爱看书学习,注重全面提升自己;母亲除了柴米油盐,就是做水果生意,两人差距越来越大,母亲怨气越来越重,家里常年充斥着抱怨和咒骂,一家人很受伤,最后不得不离婚。
多年前,认识一个女孩,她不爱男友,但男友很爱她。在父母逼婚下,她很不情愿地嫁给了这位前程似锦的男友。婚礼刚结束,就随丈夫一起飞去英国留学。众人纷纷艳羡之际,旱地惊雷——她兀自回国了——他们闪离了。女孩说,实在受不了他疯狂的控制欲。
这种口口声声说爱你,却掐你脖子、捂你嘴巴、让你窒息的爱情,还被文学家写进小说。比如,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克莱采奏鸣曲》,看完包你心跳加剧、一身盗汗。
三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实,不幸的家庭也有共同点。有篇文章叫《付出感,是婚姻的最大杀手》,李雪老师写的,从心理学角度详细分析和总结了婚姻失败的原因,令人折服。
一些要踏入婚姻生活的新人很向往旅游结婚,浪漫不说还能增进感情。可钱钟书却说“结婚以后再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应该先共同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
人与人之间有刺猬效应,太近或太远都不行,伤感情。爱与自由该如何平衡,是门精妙的艺术。
“一个成功的婚姻需要许多次的恋爱——和同一个人。”米格农・麦拉林说。相爱容易相处难,这确实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当柴米油盐、唠叨抱怨、放屁打嗝、脚臭梦话、审美疲劳劈头盖脸一齐向你扑来,你——还好吗?
与其关心王宝强到底能损失几个亿,不如静心想想自己到底要什么样的爱情和婚姻——别急,先让爱喘口气,再说“我爱你”。
2016.8.17
(完)
【诸神的恩宠座右铭】
认认真真读书,老老实实码字。做一个不给自己贴任何标签的码字员。
原创文章,请勿盗用,如需转载,私信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