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化输出——format()方法
字符串format()方法的语法格式如下:
<模板字符串>.format(<逗号分隔的参数>)
其中,模板字符串是一个由字符串和槽组成的字符串,用来控制字符串和变量的显示效果。槽用大括号{}表示,对应format()方法中逗号分隔的参数。如下面的样例:
print("模板字符串".format(变量1))
print("模板字符串".format (变量1, 变量2...))
(1) 如果模板字符串有多个槽,且槽内没有指定序号,则按照槽出现的顺序分别对应.format()方法中的不同参数。
(2) format()方法中模板字符串的槽,除了包括参数序号,还可以包括格式控制信息。
{<参数序号>: <格式控制标记>}
(3) 其中,参数序号是format函数的参数的序号(从0开始)。此外参数序号也可以通过后面函数一章介绍的关键字参数,甚至可以是后面学到的高级数据中的一个元素或者对象的属性。
(4) 其中,格式控制标记用来控制参数显示时的格式 。
格式控制标记包括:<填充><对齐><宽度>,<.精度><类型>6个字段,这些字段都是可选的,可以组合使用
(5) <填充>、<对齐>和<宽度>主要用于对显示格式的规范。
(6) 宽度指当前槽的设定输出字符宽度,如果该槽参数实际值比宽度设定值大,则使用参数实际长度。如果该值的实际位数小于指定宽度,则按照对齐指定方式在宽度内对齐,默认以空格字符补充。
(7) 对齐字段分别使用<、>和^三个符号表示左对齐、右对齐和居中对齐。
(8) 填充字段可以修改默认填充字符,填充字符只能有一个。
(9) <.精度><类型>主要用于对数值本身的规范
(10) <.精度>由小数点(.)开头。对于浮点数,精度表示小数部分输出的有效位数。对于字符串,精度表示输出的最大长度。小数点可以理解为对数值的有效截断。
(11) <类型>表示输出整数和浮点数类型的格式规则。
(12) 对于整数类型,输出格式包括6种:
1) b: 输出整数的二进制方式;
2) c: 输出整数对应的Unicode字符;
3) d: 输出整数的十进制方式;
4) o: 输出整数的八进制方式;
5) x: 输出整数的小写十六进制方式;
6) X: 输出整数的大写十六进制方式;
(13) 对于浮点数类型,输出格式包括4种:
1) e: 输出浮点数对应的小写字母e的指数形式;
2) E: 输出浮点数对应的大写字母E的指数形式;
3) f: 输出浮点数的标准浮点形式;
4) %: 输出浮点数的百分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