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广播里和电视上,会报道一些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只能逼着自己学会生活独立的事情。
但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城市,很多妈妈都表现得对孩子过分的关爱。
为了把孩子照顾得更好,几乎把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包办了:
整理书包和日常用品,上学帮着背书包,怕压坏了小身板。放学后也是什么都不用做,进门就去书房做作业。
日常习惯也是千叮咛万嘱咐:过马路要小心,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学校托管要多吃蔬菜和肉,等等。
节假日也不休息,不管孩子喜不喜欢,带着TA奔波于各种学习班、兴趣班之间。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很多妈妈都产生了深深的焦虑感。
这些行为看似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上却是剥夺了孩子自己动脑、动手的机会,孩子们一遇到问题就找妈妈,非常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
曾经有一个学生考上清华大学以后,生活不懂得自理,也不懂得沟通,完全无法融入到集体生活中,最后只好把妈妈接过来,一起在学校外面租房子,来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建议妈妈们在孩子面前适当展示自己的柔弱天性,让孩子自己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一些简单的家务活,让孩子感受下妈妈的辛苦,同时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如遇到不知道的事情,独立思考,自己去想办法,不能一味地听从别人的意见,尽量提高孩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性格软弱的孩子后面,一定有一个非常能干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