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凌晨,已无睡意,想想我的简书生活,从呱呱坠地,已经满月了。
这个月加入了简书会员,谈写作老草老师邀请加入了优秀作者写作群,从一个局外看热闹的人,渐渐融入简书大家庭。
发了二十篇文,在前半月的时候,只有一篇上了首页。最近的四篇,连续被推首页,谢谢伯乐们的辛勤劳动。
从一开始的无人问津,自己给自己加油、点赞,在此刻写文章的时候,上篇文章的阅读量刚刚达到305,点赞数过50,而且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在增加。赢得简友们的小红心心,真得能让自己开心一整天。
毕竟,这些数据,说明自己的闲言碎语得到了简友的认可,引起共鸣,在茫茫人海中,能通过自己的文,和心灵相通的人产生共振,使人欣慰。
2
以读书和谈写作为切入点,是因为觉得写文的时候,还感觉欠缺功力,处于探索阶段。
读书就是和仰慕的大师交流,从他们那里,学习语言运用,思考方式。在脑袋里沉淀,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
读书多,不求甚解。记得鲁迅曾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釆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在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前,尽量拓宽眼界,打破疆域,将触角深入到以前没有探索过的地方。
就像打开一扇窗,以新奇的眼光看世界,看到不同于以往的风景,在清晨洒满露珠的小径上,留下一串串清晰的脚印。
王蒙说过:“要读一点不懂的书。”只在自己喜欢、觉得轻松的范围内打圈圈,不突破自我,难以获得成长。
突破舒适区,进入未知领域,找个跳一跳才能达到的目标。保持向上的姿态。
我们的成长,应该像大树一样,向下扎深根基,吸收营养;向上仰望天空,寻找无限的生长可能。
在打破自我设限后,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读书要不断攀登制高点。寻找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3
没有输入,难以输出。
通过读书,形成了知识储备,在等候随时调用。所谓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日常生活、过往经历、身边人事、春华秋实、时事杂谈、动心起念等等,都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素材。
有了读书的储备和写作素材,就可以考虑如何构思文章了。这个过程尤为困难。因为这是从无到有,从未知到已知的创作的过程。
吴晗说:“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写的有多有少,有好有坏,但没关系,是创作就好。”
在这个过程里,思考从未缺席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考的过程,是转化的过程。思维的花朵要开花,从思想到文字,是酝酿的结晶。
从无形到有形,如雕刻家眼前的一块顽石。先要琢磨好大体的轮廓,脑袋里有了雏形,就要刻下第一刀。
4
日常生活是修行,写作也是。凭着热情,写十篇八篇,不是难事,难的是能能一直持续下去。
心无旁骛地每天抽出一两小时,和灵魂对话,就像掘一口一米宽,一万米深的井。
越是聪明人,越懂得下笨功夫。
如果等待灵感闪现,才能开始动笔,那恐怕会令大多数人失望。在写的过程中,才能修正错误、释放情感、唤醒沉睡的思维。
想写而提笔忘字,写了却言之无物,把本来愿意做的,令人欣喜的创作当做了苦差事。
其实,做文如做人。有快乐,有苦痛。没有漫漫长夜的的黑暗,哪里会有黎明曙光的灿烂?
写作是给自己的表达欲望的一个出口,借以整理思想,提升自我,向上的力量总是要经过一番辛苦。本质上说,人都是喜欢享受的。
但为了得到精神和物质方面更美好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凭毅力克服自身惰性,推迟满足感,最终接近目标,在人生的路上,成为更好的自己。
为了向美好的自己靠近,当下的克制和坚持都是必要的。
马克吐温说过:“每天务必做一点你所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是一条宝贵的准则,它可以使你养成认真尽职而不以为苦的习惯。”
如果能遵守所有好的规矩和习惯,就没有什么可以打败你。像安妮宝贝一样,日行万步,每天三千到五千字。
给自己订一个规矩,每天一千字或每周三千字。没有比写文更令人觉得内心安静的事,也没有比专注更没有烦恼的。
试着把同种事务重复一千次,回头看看效果。如果重复一万次呢?
粉丝:351
文章:20
字数:35874
喜欢:2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