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警察文化也不例外,隋唐时期,我国古代的司法制度逐渐成熟并制度化。这是诞生了三个主要部门,分别是大理寺、刑部、御史台,这个司法制度与我们现代所有的公、检、法、司有异曲同工之妙,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的警察制度逐渐完善,不断的学习、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公安部研究公安工作中心转移问题,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坚持依法从重从快的方针,严厉打击了各类严重犯罪活动,因地制宜地开展专项斗争,为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2020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致训词,代表中央向全体人民警察以热烈的祝贺。他强调,我国人民警察是国家重要的治安行政和刑事司法力量,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惩治违法犯罪。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人民警察要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全新全意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工作,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公安文化的传承,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大胆革新,与时俱进,把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结合起来。
公安文化是政治建警的灵魂,是聚警心、提士气的动力,是发展进步的源泉,是全体民辅警的精神家园,公安文化的蓬勃发展能不断增强全体民辅警的职业荣誉感和认同感。增强民辅警的职业荣誉感和文化自信,是提升公安队伍整体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国民之魂,文以化之;警察之魂,文以铸之”,我国公安文化,不仅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根植于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中,与时俱进形成了警察职业特点和独特的文化体系,造就了数以百万计的践行“警魂”而成为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人民卫士。加强公安文化建设发展,能有效引导全体干警的行为价值取向,自觉将核心价值观华为实际行动,有效提升公安队伍的整体水平,丰富公安队伍的文化涵养、培养情趣,最大限度地整合与挖掘队伍的活力。传承优秀文化,公安队伍势在必行。
一、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理想坚定,骨头就硬。要通过经常性教育,感悟我国悠久文明历史的磅礴力量,坚持以忠诚赤诚武装队伍,始终保持忠诚可靠的政治本色和勇于担当的政治品格,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始终保持从警之初的为民情怀,牢固确立人生信念,树立创新意识,不断为国家文化建设输入源头活水,谱写中国梦光辉的篇章。
二、扎深公安文化之根,健壮公安文化之枝。根据文化底蕴、警种,因地制宜,科学设计,积极借鉴、吸收优秀的文化成果,以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带动公安文化建设多层次、多角度、多样化纵深发展,突出“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丰富文化载体,建造一支专业结构布局合理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安队伍,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期待,把公安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牢记初心使命,促公安文化枝繁叶茂。端正思想认识,坚持多措并举,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施惠于民,集中精力、迅速准确地办好群众需要的每一件事,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把握时代发展之脉,不断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从部门、警种的创新实践做起,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胆识气魄,敢闯敢干,挺直腰板敢担当、甩开膀子干事业,着眼使命职责之需,全力以赴破难题。
同志们,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文化只会在传承中更加灿烂、更加耀眼,我们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亲历者,更是历史的创造者,不忘初心需勇气,任江涛排空,任海浪呼啸,无所畏惧;牢记使命需坚韧,任山崖陡峭,任沟壑幽深,绝不退缩,奋力开创新时代公安工作新局面,为建立血浓于水的警民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