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没有闺密这说法,我上学的时候最要好的同学也管叫好朋友,还没细分到哥们、兄弟。女的也大概如此,大不了把“兄弟”换成“姐妹”,所以最初我以为“闺密”不外乎是用文艺的手法去包装“好朋友”,就像如今的共享单车不外乎把曾经“出租”单车的措辞换了换,本质上没太多的区别。但随着这些年互联网的发展,有些词语其实已跟着时代发生了变化,有的改变了意思,譬如“菊花”,有的被赋予更多的内容,就像“闺密”。
关于“闺密”,我觉得是百度百科做得不好,百度百科上闺密的解释:闺密又称“闺蜜”,是指女性要好、亲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就这么一句话,很简单,所以很多人急着对闺密下定义,定义多了,便发展到苛刻的地步。
比方说最近很流行的——“闺密不能跟我的男友在一起”,这点我能理解,前些天我的一个同事就跟说,“郭栩鹏,我看了那类‘闺密不能跟我的男友在一起‘我很认同那些观点!”
我说:“其实这跟闺密没太多关系,浅一点就算朋友或者是同事甚至是陌生人都不能这样,因为这是道德问题。”
然后她紧接一句:“我还特别认同里面的‘闺密不能跟我的前男友在一起’。”
这个我倒是不太认同,因为我不能理解。
我上学的时候,同班谈恋爱的人往往就那么几个,举个例子ABCD四个人,不同阶段不同搭配——第一个学期可能A跟B,第二个学期可能B跟C,然后A跟C,C跟D。有人说他们不是闺密,这种不算。我也不清楚他们之间是否存在闺密的关系,因为我没有想过谈个恋爱都要如此苛刻,搞到像有处女情结似的,据我所知很多文章为了印证自己的观点,会列举一些极端的例子,这些例子都很有说服力,我姑且当“闺密的前男友是不能碰”然后套在下面这例子——
小桥是小艾的闺蜜,小桥喜欢上小艾的前男友,那时候小艾跟前男友已经分手了十年,然后最近小桥跟小艾前男友互相有点意思,因为小桥要做小艾的好闺蜜,所以拒接了小艾前男友无数次,后来小艾结婚了,结婚对象也不是前男友,那个时候小桥三十多岁还一直单身,然而小桥庭幸福美满。
看到这我估计所有人都会疯掉,如果这是部电视剧我猜你们也会唾骂编剧为什么不让他们在一起。
现实生活上很多事情真不要因为一些作者的话给自己画地为牢,包括我写的东西也不是对,有些阶段有些话可能是对,不同阶段有些话它就是错,就像“做人要有梦想”,然后你跟家里的爷爷奶奶说,教他们“要自律、不要浪费时间、每天坚持阅读半小时、要改变世界……”我猜爷爷奶奶们宁可做条咸鱼……
闺密也是如此,不能以一个截面看待问题,过分怜惜,可能后续因为一些事让关系沦为可惜,而且闺密爱上前男友,我认为很正常,甚至闺密对你现任男友有意思,依我看来也是可以理解,注意是“可以理解”并非“可以在一起”。
因为按照网上所提供的闺蜜定义,闺密必须要三观一致,大家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审美观,既然如此志同道合,拥有共同的审美,你喜欢的东西你闺密也会喜欢,这不是很正常么……所以那类“闺密对待自己的男友、或前男友应该以仇视目光”的文章,其实很自打嘴巴。又或者,我没有成为过任何女人的男闺密,不清楚一旦被黏上闺密的标签是否会自动切换情绪模式,对待闺密男友复仇模式,对待闺密时候自动切回“么么哒”,人的情绪真有这么容易把控?还是说闺密这词要是被解刨,会有不同程度的矛盾与问题。
这些矛盾与问题不外乎,每个作者举不同的例子来丰富闺密这词,闺密这词被赋予了太多内容,大部分都用文艺的手法来放大自私,很多关于闺密的文章都在输出一种“一旦成为了闺密,无论对错都要站在我这边”。
其实这很矛盾,就像一对闺密,如果大家都做错了,按照“无论对错你都要站在我这边”,那谁该站到谁的边上,这件事就会变成各执一词,最后大家可能都得出一个结论:“你不是我真正的闺密。”
现实中,我真的见过不少打着闺密这词让自私变得更加自私,让本来的给予变成索取。我想不明为啥做朋友不能只是做个朋友,非得把友谊做得能比肩亲情或者超越亲情,一段情感太过珍贵,碎的时候可能会把对方痛恨得置诸死地。物极必反。
或者闺密的世界作为男性的我可能不太懂,也说得不太对。毕竟我对待身边的朋友属于挺王八蛋的那类,出去吃饭能AA就AA,不能的话希望对方请,也不主动给别人夹菜,更不主动为他人添酒,但是,但是朋友需要到我帮助,可能就是我这类王八蛋第一个走出来,因为对于友谊这件事我从来分得不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