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道歉?
《零极限》提到这世界上有四句话蕴含着能量:我爱你、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
但是如果细细体会,会发现“我爱你”和“谢谢你”是最常在日常生活中说出口的,而“对不起”、“请原谅”很少被说出。
看到《道歉的力量》这个书名,想必许多人第一反应是“如果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什么?”
确实法律和道德是约束人的两根绳,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比道德而言具有更强的效力。
只是许多人误认为道歉代表软弱,疏远道歉,更别说运用道歉。但这不代表道歉不强力。
如果你经常看小说,可以发现,许多小说的故事中很少有人会道歉。
不管是主角、反派、中立阵营,他们都很少会道歉,哪怕他们意识到自己错了。
是为了凸显人物性格吗?不是的,就算需要凸显性格,总有作者想写彬彬有礼的道歉。
那么阻止作者这样书写的唯一一点理由是:这样写,读者不爱看。
吃瓜群众们不爱看慢吞吞的道歉,而更喜欢新奇、刺激的火星撞地球。
莎士比亚说:“没有矛盾,就没有戏剧。”
但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主角,没有反派,你我皆凡人。
一味地放纵本我的攻击欲望,是一种幼稚的做法。
《道德经》有言: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道歉,不意味着软弱。而意味着成熟。
如何道歉?
道歉目标
一个完美的道歉能在七个方面能满足被伤害人:
1、恢复自尊与尊严
许多冒犯行为中,被冒犯者会觉得自己的自尊或尊严受到侵害,因此成功的道歉要达到治疗效果,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修复这些自我价值受到的伤害。
2、确认双方遵循相同的价值观
被冒犯者需要保证这类事情不会再发生,不仅是对被冒犯者,也是对其他人。这让双方确定彼此拥有相同的价值观,信任重新建立。这份信任也被称作社会契约。
3、确认错不在自己
4、确信人际关系中的安全感
争吵与误会将在关系中造成隔阂,为了确认对方不会进一步造成伤害,需要道歉。
5、看到冒犯的一方受到惩罚
正如许多武侠小说中的惩恶扬善一样,有时必须让受害者看见冒犯他的人受到惩罚,道歉才能起效果。
6、冒犯的一方对伤害给予补偿。
7、与冒犯一方进行坦诚的谈话。
而不仅仅是承认自己犯了错,并露出自责的样子而已。道歉更需要切切实实产生效果。
道歉实例
1970年12月7日,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
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勃兰特冒着寒风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双腿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勃兰特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
勃兰特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勃兰特1973年接受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采访时,谈到了这一出人意外的行动的感受。他说:“我明确区分罪过和责任。我问心无愧,而且我认为把纳粹的罪过归咎于我国人民和我们这一代人是不公平的,罪过只能由希特勒等发动二战的战犯去承担。尽管我很早就离开德国(二战期间勃兰特流亡国外,从事反法西斯斗争),但对希特勒上台搞法西斯主义,我也感到有连带责任。出任德国总理后,我更感到自己有替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的社会责任。那天早晨醒来时,我有一种奇异的感觉,觉得自己不能只限于给纪念碑献一个花圈。我本能地预感到将有意外的事情发生,尽管我不知道是什么事情。献完花圈后我突然感到有下跪的必要,这就是下意识吧?”
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谢罪,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
勃兰特的行为是民族对民族的道歉,满足道歉目标中的两个目标:恢复自尊与尊严、确认双方遵循相同的价值观。就已经被认为是成功的道歉。
若集齐7颗道歉龙珠,一定可以召唤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