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塞佩·加里波第骑马塑像 影像记录103 2024-10-20

朱塞佩·加里波第骑马塑像   影像记录103

2023年7月15日上午,在意大利米兰街头,一个街心花园,看到这座雕像。

朱塞佩·加里波第骑马塑像

这是斯福尔扎古堡前面的一尊骑马铜像,我们要经过斯福尔扎古堡然后到米兰大教堂去。

远观朱塞佩·加里波第骑马塑像

导游说不出所以然,但觉得应该是个名人,因为欧洲很多名人雕像都是骑马的。于是拍了照片,回家后放大雕像底座的文字Giuseppe Garibaldi,再搜索才知道是《朱塞佩·加里波第骑马塑像》。而且这个人的塑像在全世界有好几处,阿根廷也有他的塑像。

一、朱塞佩·加里波第

朱塞佩·加里波第(意大利语:Giuseppe Garibaldi,1807年7月4日-1882年6月2日)是意大利独立和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民族英雄、军事家,意大利建国三杰之一(另两位是撒丁王国的首相加富尔和创立青年意大利党的马志尼),1807年7月4日出生于撒丁王国古城尼斯。

他一生极具传奇色彩,四起四落,他在20多岁时加入了意大利爱国组织烧炭党,起义失败后逃离意大利,然后参与乌拉圭独立运动,在乌拉圭内战中领导意大利军团,此后返回意大利领导意大利统一运动。由于他在南美洲和欧洲的军事成就,而被称为“两个世界的英雄”。

朱塞佩·加里波第

这个意大利建国三杰之一的朱塞佩·加里波第在第二次流亡南美洲期间,于1852年还短暂的来过中国几天。

朱塞佩·加里波第于1852年从秘鲁来到广州贩卖鸟粪。他于1852年5月6日抵达了厦门,并且在厦门待到了6月2日。临走的时候,加里波第从中国带走了一件丝绸内衣,这件轻薄的丝绸内衣在10年后引起了轰动,并被仿造。

二、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

加里波底号航空母舰(Giuseppe Garibaldi,舰身编号551)是意大利海军(Marina Militare)旗下一艘现役的航空母舰,也是意大利海军目前的旗舰。加里波底号是以塔兰托(Taranto)作为母港,舰名起源于意大利名将,朱塞佩·加里波第。

加里波底号是由意大利芬坎蒂尼(Fincantieri)位于蒙法尔科内(Monfalcone)的船坞建造,1981年开工,1983年6月11日下水,1983年9月30日正式服役,该型航母整体设计可归算是反潜航母的一种。

附录.《那些生活在传说中的人:朱塞佩·加里波第》

(凤凰网-历史-燃烧的岛群-水瞳韵然:2022年01月12日 09:06:32 来自广东省)

前言:1902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发表了《意大利建国三杰传》,意大利复兴运动的真正意义,尤其是对中国的借鉴功用,才逐步被先进的中国人所认可,并慢慢融为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富强的一种精神力量。梁启超通过评述马志尼(Ginseppe Mazzini)、加里波第(Ginseppe Garibaldi)、加富尔(Cǎmillo Benso pi Cavour)的生平和业绩,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意大利统一的艰难历程和社会转型,揭示了各派政治力量的复杂面向和激烈争斗,阐述了君主立宪的民主道路的政治优势,特别是集中论述了三杰的思想、人格和不朽的意大利精神,清晰地指明了意大利统一和民族复兴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借鉴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意大利统一三杰之一的,“现代游击战之父” ,“两个世界的英雄”,意大利国家独立和统一运动的杰出领袖,军事家朱塞佩·加里波第。

图片1.从左至右依次为:马志尼,加富尔和加里波第

1.早年生活

1807年7月4日下午6时,朱塞佩·加里波第诞生在撒丁王国古城尼斯(1861年,加富尔伯爵为了在对奥地利帝国的战争中争取到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支持,牺牲了民族利益,把萨伏伊和尼斯两个领地划给了法国,尼斯成为法国的领地,直到今天。)的一个家庭 ,父亲乔瓦尼·加里波第是一个船长,母亲罗萨·雷蒙迪是普通居民。幼年的加里波第勤奋好学,酷爱罗马史,喜欢冒险和狩猎。

1821年起,他在俄国两桅帆船“康斯坦察”号上实习,游历了大半个欧洲。当时的意大利处于封建割据状态,遭受着外来民族的压迫。加里波第年轻时,就在同人民的接触中,熟悉他们热爱自由和渴望祖国独立的愿望,并深受爱国主义的传统的影响。他憎恨封建专制制度、分裂割据状态和异族统治,到处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联络志同道合的革命者,渴望投身到解放祖国的神圣事业中去。在航海期间,加里波第酷爱阅读,尤其喜欢“古典文学”和诗歌。

图片2.统一前的亚平宁半岛(1848年)

1833年,加里波第会见了秘密革命组织“青年意大利”的创立者朱塞佩·马志尼,后者向他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统一和共和制的纲领,对这位政治上尚未成熟的爱国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一年,加里波第还结识了一批圣西门的信徒。当时他在一艘船上当船长,这批空想社会主义者乘他的船流亡到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去。他们向加里波第介绍了自己的思想和消灭人间不公平的计划。加里波第也被他们的思想所吸引。从此他认为,共和国是实现圣西门主义的最好的国家制度形式。

同年12月,加里波第受马志尼的委托,前往热那亚策划海军起义,准备组织起义,推翻撒丁的君主政体,但被萨沃纳的奥地利总督破获,加里波第被迫流亡南美洲避难。被撒丁王国当局缺席判处死刑。这是他的第一次革命实践。他从失败中认识到,这种小规模的,准备和领导都很差的起义是徒劳无益的。

1834年底,地中海东部为霍乱所扰,加里波第被困在了马赛,一边救助病人一边阅读马志尼的政治著作,特别是与“青年意大利”的建立有关的著作。他被该组织的宗旨所吸引并加入了它 。

2.南美洲的流亡生活

1835年,加里波第抵达巴西,那儿的意大利移民把他当英雄来欢迎。在南美洲,加里波第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当时,巴西南部的南里奥格兰德州以反独裁为由,在大地主本多·孔卡维斯·席尔瓦·平托的领导下宣布独立,建立里乌格兰德共和国。孔卡维斯的智囊是意大利革命党人蒂托·赞贝卡里。加里波第把这场斗争看做是正义事业,给予热烈支持。他指挥“马志尼”号炮船为起义军效力,后又接管了帕托斯湖上的一个据点。

1839年4月17日,加里波第率14名战士在这里击退了10倍于己的敌军进攻,赢得巨大声望。一连串胜利使孔卡维斯高估了自己的力量,错误发动了对卡塔林纳的远征,结果削弱了共和国的力量。后来,孔卡维斯被一支巴西骑兵队俘虏,加里波第也被迫流亡乌拉圭。

1841年的乌拉圭与阿根廷正处于战争状态。1843年2月16日,阿根廷军队包围了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城中仅有42000多居民,其中绝大多数是欧洲移民,意大利人约有4200人。由于谣传阿根廷军队会杀光城内居民,所以各国侨民都武装自卫。意大利人成立了由戴维·瓦卡雷扎指挥的700人的志愿军团,加里波第也是创始人之一。起初,意大利军团表现欠佳,蒙得维地亚当局不得不请加里波第出山来指挥这支军队。加里波第走马上任后对军团进行了彻底改组,重新设计了黑色军旗,上绣正在喷发的维苏威火山图案,以激发战士们为自由而战的决心。军团没有统一制服,不得不从一家肉类加工厂搞来屠夫工作服充数,加里波第最初很讨厌这种红制服,但很快就喜欢上了它,“绯红色的上衣,配上一条色彩鲜艳的小领巾,显得十分潇洒”。当地居民亲切地称呼意大利军团为“红衫军”,这就是后来意大利红衫军团的雏形。

图片3.红杉军士兵的形象(1866年),右边的是女装“加里波第衬衫”

形势严峻,阿军的包围越来越紧,意大利军团反攻并占领了巴拉那河上游的萨尔托。阿根廷独裁者胡安·曼努埃尔·德·罗萨斯暴怒如狂,于9月20日命大将乌尔圭扎率3000人立即夺回该城。连续三天,乌尔圭扎猛攻萨尔托,但付出重大代价也无法得手,加里波第又不断派兵出击,智穷力竭的乌尔圭扎只好撤退。

1846年2月8日,双方在圣安东尼奥又展开一场大战。当时,共和国派阿纳克莱托·梅迪纳将军的500骑兵增援萨尔托,加里波第亲率一连步兵(186人)和一连骑兵(100人)到距城7里的圣安东尼奥去接应。不料消息走漏突遭阿军包围,加里波第镇静自若,命意大利军团隐匿在一片废墟里固守。阿根廷上校戈麦斯接到的命令是必须生擒加里波第。光在正面他就投入了1500骑兵和300步兵,但地形对意大利人有利,挺立旷野中的阿根廷士兵成了活靶子。加里波第率意大利军团在缺水少粮的情况下从早晨血战到傍晚,毙敌无数。因为缺水,伤员的创口甚至流不出血,但无一人投降或逃跑,这支昔日惹人耻笑的军队已被加里波第训练为一支勇敢善战的劲旅。天黑后,意大利军团突围,与梅迪纳的骑兵汇合后胜利返回城内,倒霉的戈麦斯只好趁夜溜走。

一时间,加里波第声名远扬,甚至传到了欧洲。在托斯卡纳,人们对于向加里波第授予一把荣誉之剑和向意大利士兵颁发奖章的行为进行了签名活动,后来决定赠给了他荣誉之剑。

3.回国

加里波第虽屡建战功,但权利之争却让他心灰意冷。梅迪纳嫉妒他的功劳,处处作对。加里波第以大局为重,一再忍让退却,可是为军团的将来着想,他不得不开始考虑出路。当时,意大利本土的革命如烈火燎原,割据的各封建王国也意识到统一是大势所趋,各种政治势力合纵连横,以新教皇庇护九世登基为契机,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在这种情况下,加里波第决定率领意大利军团起程回国。

1847年4月15日,加里波第率63名志愿军战士登上193吨的“希望”号返回阔别12年的祖国,由于缺乏船只,其他士兵只能随后出发。6月21日,“希望”号抵达尼斯,加里波第受到故乡人民的热烈欢迎。当时,撒丁国王卡洛·阿尔贝托对奥地利宣战,猝不及防的奥军被分割包围在曼图亚、维罗纳、莱尼亚戈和佩斯卡拉等几座要塞中,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缺乏政治经验的加里波第误认为阿尔贝托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于是宣誓向他效忠,以军团士兵为骨干,招募志愿者组成了一支1000人的军队。

很快,加里波第向米兰出发,沿路收兵,到芒扎时队伍已扩充到3700人。这时,由奥地利老将拉德茨基元帅指挥的奥军不顾战线过长,孤注一掷向米兰发动进攻,成功将其夺占,本来就没有决心作战的阿尔贝托惊慌失措,竟秘密向奥军乞降。消息传来,志愿军出现了动摇,一些人当了逃兵,但加里波第仍然意气风发,拒绝了马志尼让他退兵瑞士的要求,决定展开游击战。8月15日,加里波第率剩下的1000人开到意瑞边境的卢伊诺,以突然袭击方式歼灭一个奥军猎兵营,俘敌400人。在拉德茨基看来,加里波第不过是一个南美洲的海盗和冒牌儿将军。但游击战很快就令拉德茨基深感头痛,以至他不得不从第2军和南方战线调来6个旅共19000人的部队围剿加里波第。强敌压境,志愿军的形势越来越恶化了。8月26日下午,只剩大约800人的志愿军在位于瑞士边界的莫拉佐内村被5000奥军包围,加里波第亲自断后,率志愿军且战且退,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撤退,来到瑞士的阿尼奥时竟只剩30人了。

历时一年的意大利第一次独立战争以失败告终,这激起了意大利人民更高涨的革命热情,1848年,罗马人民发动大起义,推翻了庇护九世的统治,罗马共和国诞生。庇护九世向欧洲天主教国家求援,法国、奥地利、西班牙等国代表聚会西班牙加埃塔,制定了武装干涉罗马共和国的计划。4月,乌迪诺率领的法军9000人在契维塔韦基亚登陆,向罗马进逼,奥军侵占博洛尼亚,西班牙军队逼近罗马以南,两西西里王国军队也向罗马推进,反动力量形成合围之势。

当时,罗马共和国有一支9000人的军队,包括国民卫队、独立战争老战士和一支伦巴第轻步兵,力量薄弱。关键时刻,加里波第从南方赶来增援。共和国的主要敌人是法军,1849年4月30日,乌迪诺率5000法军直扑罗马西北的佩尔图萨大门,指望一击得手。防守那里的正是加里波第,虽然只有2500人,但加里波第部署巧妙,以步兵占据四风别墅和潘菲利别墅等据点,炮兵控制贾尼科洛高地,形成纵深防御。法军对罗马城几座大门的进攻很快被击退,经验不足的罗马学生军误认为敌人溃退便展开追击,结果被法军第20团打散,乌迪诺趁机占领了两座别墅。危急时刻,加里波第亲率预备队和伦巴第步兵反击,把法军打得狼狈逃窜,乌迪诺被迫撤回了契维塔韦基亚,并丢下400名伤员。

法军刚退,而西西里国王费迪南多二世率军12000人又从南方的阿尔巴诺山压来。共和国政府急调加里波第反击,勇猛的意大利军团不顾疲劳,连夜向罗马以南快速机动。为了迷惑混入城内的敌方间谍,加里波第巧施瞒天过海之计。首先,他把出发地点选在波波洛广场,让敌人误以为他们是远征法军;其次,加里波第率部迂回前进,不断改变行军方向。与敌人接近时,加里波第派两连骑兵占领了制高点,在共和国战士势如破竹地勇猛冲锋下,敌军大乱,没放几枪就逃跑了。加里波第当机立断,派出一个营的预备队,上刺刀全线冲锋,追歼逃敌。战斗不到3小时就结束了,敌军6000人被全部击溃。

尽管加里波第连战取胜,共和国领导集团却对他十分猜疑,另委罗塞利为罗马城防司令,后者在军事上是个庸才,处处干预加里波第的正确指挥。一个星期之后,那不勒斯军队又卷土重来,这次敌军由2万人和30门大炮组成,占据着韦莱特里、阿尔巴诺、帕莱斯特里等战略要地。左翼凭恃大海,右翼背倚亚平宁山脉,控制了通向罗马必经的山谷,在兵力、装备、地形上都占优势。5月16日,罗塞利集中了共和国主力8000人与那不勒斯军队决战,然而狡猾之敌主动放弃了阵地,向韦莱特里一线收缩。加里波第虽再次发挥军事天才,率1500人的突击队消灭了敌军骑兵,予敌以重大杀伤,但因罗塞利不让炮兵及时投入战斗,结果只打了一个击溃战。

由于共和国的接连胜利,包括马志尼在内的执政者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热衷于与法军进行和谈,企图不战而屈人之兵。罗塞利也认为乌迪诺不过是三流将领,并认为他不敢破坏罗马的文物古迹。他还用抽签的荒唐办法来决定布防,人为地把共和国武装力量分为三个师,孤守在互不联系的城区,部队没有抓紧时间修筑工事,到处一片歌舞升平,无人理睬加里波第的正确意见。反观法军方面,刚上台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给乌迪诺增派了大量援军,还运来了重武器,法军总兵力从9000猛增至30000人,精通工兵作业的瓦杨将军也来到前线协助乌迪诺,敌我双方力量严重失衡。

6月3日夜,法军背信弃义,发动全线进攻,当晚就拿下了当初固若金汤的四风别墅和潘菲利别墅。400名守卫者非死即伤,罗塞利引咎辞职,共和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危急关头,抱病的加里波第不计个人恩怨,再次接过军事指挥权。他率领3000名意大利战士面对20000名装备精良的法军,于7时30分击败法军,夺回两座别墅。乌迪诺和瓦杨亲督部队反复争夺,别墅周围躺满了死尸,法军甚至用血淋淋的尸体构筑工事。关键时刻,增援的伦巴第轻步兵被罗塞利无理扣留2小时之久,致使两座别墅得而复失。

7月1日,罗马制宪会议为了作出继续还是停止战斗的决定,特召加里波第到会,听取他的意见。他径直从前沿阵地来到会场。汗流夹背,一身血污。他的衣服被子弹穿了几个窟窿,被刺刀撕破了许多处,变成弯曲的军刀只有一半插在刀鞘内。当他出现在会场门口时,全体代表起立向他鼓掌致敬。他向制宪会议报告说,罗马已危在旦夕。

7月3日,法军占领罗马大部分城区,共和国寿终正寝。但加里波第在拉泰拉诺广场集合了剩下的大约6000名士兵,准备把队伍拉到亚平宁山区的翁布里亚和托斯卡纳去打游击。 临行前,他留下了气壮山河的宣言:“我们在,罗马就在 (Dovunque saremo, colà sarà Roma)!”他率领4千名骑兵向威尼斯撤退。乌迪诺派法国第1师的7个营、4个骑兵队追击加里波第,希望抓住这个“法国最凶恶的敌人”,其它各路反动军队也包围上来。为了对付加里波第,动用了40000法军、20000那不勒斯军队、9000西班牙军队、15000奥军和2000名托斯卡纳部队。加里波第且战且退,与敌人周旋,但是局势越来越坏,队伍最终被打散,加里波第的爱妻、怀着第五个孩子的阿妮达也在逃亡途中死于疟疾。心灰意冷的加里波第只好以一个商人的身份第二次流亡美洲。

4.第二次流亡

1848年,加里波第乘船到达美国纽约,受到了意大利移民的热烈欢迎。他先在一家蜡烛工厂当工人。后来前往秘鲁,在一艘商船上当船长。1854年,加里波第再次回到意大利,居住在撒丁岛外的卡普雷拉岛,并在意大利第一艘由螺旋桨驱动的汽船上担任船长。

流亡期间,加里波第仍然关注着祖国。19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前期,欧洲兴起了强大的民族解放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意大利也掀起了争取独立、统一的高潮。力图在意大利起领导作用,统一意大利的撒丁王国,还在1858年就已开始了战争准备,并与法国的拿破仑三世(即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缔结了秘密的反奥同盟。 双方商定:法国出兵帮助撒丁王国将奥地利逐出伦巴底和威尼斯,而撒丁将把尼斯和萨伏伊地区割让给法国。

5.再次回国

为了把共和派吸引到自己一边,自1852年起任撒丁首相的卡米洛·加富尔请加里波第来组织志愿军,他同意了。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解释道,他习惯于把自己的一切原则服从于统一意大利的目的,不管这种统一是通过什么途径进行的。但这绝不意味着他放弃了共和制原则。加里波第所以同意和撒丁军一起战斗,因为他希望利用装备精良的王国军队来为意大利的革命事业服务。

1854年春天,加里波第回到意大利。然而,加富尔只想利用加里波第的声誉来招募志愿军,其实并不信任他。起初,加富尔甚至不让他独立指挥部队,后来才让他指挥一个由3000人组成的“阿尔卑斯猎兵团”。

1859年5月,意大利第二次独立战争爆发,法国和撒丁联合对奥地利开战,加里波第率猎兵团深入伦巴底,连战皆捷,成功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深感震惊的奥军统帅部不得不从第2军团抽出加强有炮兵和骑兵的鲁普雷希特旅来对付他。5月26日,在瓦雷泽到科摩的道路上,猎兵团经短促激战,力挫奥军鲁普雷希特旅。奥军司令部又派卡尔·乌尔邦男爵率6000多人据守科摩顽抗,但加里波第亲率3000猎兵团猛冲猛打,仅一个早晨就攻克科摩,乌尔邦带残部一直败退到芒扎才稳住阵脚。加里波第充分利用了胜利的影响,大举向前推进,沿途派出骑兵四出侦察,一度兵临布雷夏,民间谣传他手下有20000雄兵,正欲攻取奥军位于罗纳托的总指挥部,奥军一时部署大乱。到6月初,大部分伦巴底土地上的敌人被他的部队肃清。这是他在1859年到1860年革命中第一次胜利进军,是在撒丁政府只供给很少武器的情况下取得的。他曾通知总参谋部武器不够,要求供应弹药,但他什么也没有得到,只好从敌人手中去夺取。

与此同时,在正面战场,法撒联军也在马真塔和索尔费里诺血战取胜。前线的胜利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意大利的民族解放运动具有越来越大的规模。

然而,拿破仑三世出兵帮助撒丁,并不是为了意大利统一,因此,当他看到意大利革命局势很难控制时,便背着撒丁王国与奥地利签订了“维拉弗兰卡”协定,规定奥方将伦巴底割让给法国,再由法国转让给撒丁,但奥地利仍可保有威尼斯。撒丁不得不接受该协定,第二次独立战争就此结束。加里波第非常气愤,他离开了法撒联军。

拿破仑三世的背叛行为,激起了意大利中部各国的革命。1859年9月,托斯卡纳、莫德纳、帕尔马和教皇国的罗马涅地区都成立了临时政府和制宪会议,结成四国防务联盟,防止奥地利卷土重来,警惕教皇国的进攻。加里波第担任联军副司令。他准备进军教皇国。但由于上述四个地区并入了撒丁王国,在国王的阻挠下,他被迫停止了进攻教皇国的计划。

6.“千人远征”

1860年4月,意大利最顽固的封建堡垒——两西西里王国的首府巴勒莫也出现了革命的征兆,使统一运动再现高潮。在马志尼领导的共和党建议下,加里波第决定组织志愿军去支援当地人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千人军”(又称“红衫军”)。

由于加里波第的声望,撒丁王国对远征未作阻止,加富尔也认为远征有利于增加外交筹码,但为了不惹麻烦,他又下令不给志愿军发武器。这些掣肘自然难不倒加里波第,5月5日夜里,他率领自行组建的“千人远征军”出发,从热那亚启程,渡海前往西西里岛,去完成加富尔认为是“疯子的事业”。

图片4.加里波第登陆西西里岛

当时的西西里王国拥有一支10万人的军队,仅在西西里岛就有3个师共25000人和64门大炮。单从数字看,加里波第似乎是以卵击石,他所依恃的只有高昂的士气和巧妙的指挥。

两艘轮船载着1400名士兵离开了热那亚海岸。他们组成7个连。为了掩盖远征的真正目标,加里波第派出小部队佯攻教皇国,主力1089人则于10日进入西西里最西端的马尔萨拉港。尽管当时有2艘两西西里军舰开到,却无力阻止他们登陆。接着,加里波第明智地决定不作停留,而是以骑兵和精锐的热那亚宪兵为前导直扑巴勒莫。

攻占萨累米后,约有4000名起义者加入了远征军。加里波第以撒丁国王的名义,执掌了西西里独裁政权。5月15日,他率领部队翻山越岭向北推进到卡拉塔菲米。西西里王国守岛司令兰迪急命斯福扎大尉率第8猎兵营1800人据守皮安托·罗马诺山阻挡志愿军前进。地形对守军十分有利,加里波第不得不身先士卒与敌反复争夺,他那著名的"红斗篷"成了敌人的活靶子。志愿军战士安东尼奥·埃利亚用身体挡住射向他的子弹,加里波第才幸免于难。经过观察,加里波第看出了对手依托山势、梯队布阵的弱点,果断带领800精锐发起了白刃突击,最终成功击破了对手。斯福扎败回巴勒莫。西西里人热烈欢迎志愿军,加里波第的队伍不断扩大。

图片5.描绘加里波第(最高者)在卡拉塔菲米山之战中的情形

加里波第长驱直入,进抵巴勒莫城下。敌军正在巴勒莫周围构筑堑壕,企图负隅顽抗。在两西西里国王弗朗切斯科二世的支援下,他们至少还有22000人,远远超过了加里波第能用来对他们作战的兵力。从20日起,加里波第向敌人的警戒部队和配置在蒙雷阿勒及帕尔科附近的阵地发起进攻,使之产生错觉,以为他的主攻方向是城市的西南部。加里波第把进攻和佯装退却巧妙地结合起来,诱使敌军将领把愈来愈多的部队从城里派到西南郊,到24日就有10000名左右的敌军开到城外。这正是加里波第所要达到的目的。他且战且退,用这种策略使守城的敌军几乎减少了一半。突然,他改变了行动的方向,出其不意地把主力调到巴勒莫附近濒海的米集耳美里谷地。27日凌晨,巴勒莫全城爆发大起义,在他们的配合下,加里波第强攻该城东南部的特尔米尼港,解放了巴勒莫。兰迪不愿再战,终于签署了投降书。

从马萨拉登陆到巴勒莫解放,是加里波第远征史上最英勇的20天,用武器很差的劣势兵力打败装备精良的优势敌人,充分表现出加里波第“不仅是勇敢的领袖和卓越的战略家,而且还是足智多谋的统帅”。

此后几天,没有发生大的战事,敌我双方都在积蓄力量。两西西里王国在墨西拿仍然有克莱里元帅指挥的18000人,还有些要塞控制在他们手中,自然不会轻言失败。7月20日,克莱里命博斯科大尉率3000人进行威力搜索,试探加里波第的实力。博斯科以米拉佐要塞为支撑点,占领志愿军的前哨阵地阿尔基村,并向科里奥洛村进攻。志愿军主力赶到后保住了科里奥洛村,随后在加里波第指挥下,一举夺回阿尔基村。乘胜直扑米拉佐要塞,败退的敌军扔下了2门火炮。博斯科派骑兵冲出要塞,企图夺回火炮,但被预先埋伏好的志愿军挫败。敌骑兵大队长朱利亚尼也被加里波第亲手击毙。

尽管博斯科不承认失败,但随着科森茨率领5000名志愿军赶来增援加里波第,他惟有忍痛撤回墨西拿。心灰意冷的克莱里眼看大局将倾,只好请求国王允许他放弃西西里岛。

形势发展很快,随着王国军队撤出西西里,加里波第开始筹划进军那不勒斯,彻底推翻弗朗切斯科二世的统治。8月18日夜,加里波第率3600人在萨尔沃港登陆,乘夜分兵袭占敌军把守严密的勒佐要塞,俘守将加洛蒂。驻防卡拉布里亚的巴蒂斯塔·维亚尔将军急命梅伦德斯和布里甘迪两位将军分率1200人和2500人前往抵抗,二人萎缩不前,反而被加里波第分割包围。维亚尔坐拥重兵,却不敢支援,反而带着一连亲兵逃回了那不勒斯。加里波第以大无畏的勇气,只身到敌军大营招降,敌军官兵群起响应,杀死了拒不投降的布里甘迪。

在不到12天的时间里,加里波第就占领了西西里王国的大片国土,王国军队大多不战而降,胜利震惊了欧洲。9月5日,弗朗切斯科二世和王后被迫离开那不勒斯,乘船前往加埃塔,同时命令仅剩的主力沿沃尔图诺河布防,进行最后顽抗。最初,加里波第以为敌军士气涣散,已不堪一击。然而他抵达沃尔图诺河后才发现,敌人拥有众多兵力,而且这支军队清除了无用的废物后,剩下的都是忠于国王的精锐。9月21日,王国军队趁加里波第离开前线时发动偷袭,夺回战略要地卡亚佐,毙伤志愿军250多人,士气大振。弗朗切斯科二世命令趁势一鼓作气夺回那不勒斯。

沃尔图诺河两岸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平原经常为雾气笼罩,沿着蒂法塔山有卡普亚、卡塞塔等据点,战线宽达65公里,有铁路经过。王国军队集中了全部主力28000人,分为两个集团,由里维拉和塔巴基两位将军率领。准备先夺回卡塞塔后,再全力向那不勒斯猛扑。加里波第手下也有20000人马,但成分非常复杂,有些部队并不完全听从命令。由于战线过长,加里波第被迫分兵把口,在右翼篷蒂谷地部署了5650人,在左翼圣马利亚和卡普亚部署了约3000人,在圣安杰罗教堂部署了4000人,另以1800人监视卡塞塔方向。加里波第把司令部设在圣莱乌齐奥,亲自掌握5600人的预备队,同时控制当地的火车站,以便机动兵力。

9月30日午夜刚过,王国军队迎着大雾从卡普亚城出击。在主攻方向圣马利亚和圣安杰罗,投入了20000兵力,包括3200名骑兵和56门大炮。另以瑞士上校冯·米盖勒率8000人进攻右翼的篷蒂谷地。由于敌军拥有几倍的数量优势,圣安杰罗十分吃紧。敌军在防线上打开了好几处缺口,加里波第利用铁路把伤员运走,及时调来生力军。他亲率斯潘加罗旅实施反击,并命预备队3000人冒着敌人机枪火力乘火车快速机动,向敌人侧后迂回,米拉诺旅和两个匈牙利骑兵大队也加入战斗。经过10小时激战后,敌军里维拉和塔巴基两路纵队同时败退,撤回了卡普亚要塞。

在右翼,冯·米盖勒的进展也不顺利。他分出5000士兵由鲁伊斯将军率领向卡塞塔老城前进,自率3000雇佣军朝篷蒂谷地挺进。如此一来,他的数量优势就荡然无存了。尽管雇佣军训练有素,但志愿军还是顶住了他的进攻,先是埃伯哈特旅败退下来,接着冯·米盖勒也缩回杜恩切塔去了。倒霉的鲁伊斯不知道情况已发生变化,仍然机械地执行命令,他费了4个小时攻下一座由280名志愿军把守的废弃古堡,然后冲进卡塞塔老城,大肆烧杀,可惜这时主战场的战斗已经结束了。加里波第亲率左翼部队和2个撒丁轻步兵营把他们包围起来。短暂交锋后,鲁伊斯率部放下了武器。沃尔图诺河之役是一场十分残酷的战斗,王国军队伤亡3420人,志愿军死伤1850人。

沃尔图诺河大战后,弗朗切斯科二世保住王位的最后希望也化为泡影。

1860年10月26日,加里波第在泰阿诺与撒丁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进行了历史性的会师,他称呼对方为意大利的国王并与之握手。11月7日,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在加里波第陪同下进入了那不勒斯。 为了笼络加里波第,国王任命他的儿子里乔蒂为御前副官,送给加里波第别墅一座、汽艇一艘。但加里波第说:我一直战斗,不是为了沽名钓誉,也不是为了谋取私利。1861年3月14日,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正式加冕为意大利国王(罗马威尼斯广场上骑马的那位)。

图片6.加里波第与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会师

当时,加里波第积极筹划向罗马和教皇国进军,但他的爱国热情与政府格格不入,双方矛盾激化。加里波第排除万难,再次组织志愿军准备攻克罗马,以致拿破仑三世不惜以战争相威胁。意政府屈从外来压力,准备武力解决加里波第。

8月28日,加里波第在勒佐附近高地宿营时,被撒丁军队突然包围。加里波第无意同室操戈,他只身来到阵地前挥动帽子高喊:“不要开枪,意大利团结万岁!”纪律严明的志愿军一枪未发,可撒丁军队却枪炮齐施,一个流弹打中加里波第的足踝,他本人随即被俘。

7.对奥地利作战

意大利政府俘虏加里波第后,由于无法对其进行审判,只好于1861年10月5日宣布特赦。随后,加里波第漫游意大利各地,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

1861年7月,处在南北战争中的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邀请加里波第加入美利坚合众国军,统率远征联军,但为加里波第所拒。部分是因为当时林肯并未对奴隶制做出彻底的谴责,还因为他不可能让加里波第担任北军的总司令。

1864年4月,当加里波第到访英国伦敦时,伦敦群众自发组织集会,热烈欢呼,称他为“两个世界的英雄”。

意大利王国成立后,一直企图夺取威尼斯。1866年6月普奥战争爆发,意大利乘机对奥宣战,第三次独立战争爆发。6月24日,奥意两军在库斯托扎进行大规模会战,意军由于指挥不善而失利,被迫撤至明乔河。

在意大利王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加里波第再次临危受命,在卡普雷拉岛组成一支拥有38000人、200匹战马和24门火炮的志愿军,总司令部设在布雷夏城。加里波第的计划是向特兰提诺运动,占领阿尔卑斯山的米迪卡利亚山谷,把战争引向敌占区。但这个任务并不简单,奥地利将军弗朗茨·库恩·冯·库内费尔德手下有17000名士兵,其中包括3000名精锐的蒂罗尔山地步兵,任务就是阻止加里波第。

6月25日,志愿军经激战攻克苏埃洛山。7月7日,加里波第在洛德罗内又打败奥军,但库恩获得了2个炮队和6连步兵的增援,把志愿军的尼科泰拉旅围困在孔迪诺地区。加里波第亲率第9团实施反击,并命第7团向敌人侧后迂回,双方均遭重大损失,但库恩的意志动摇了,奥军全线败退。7月20日,库恩又得到两营步兵、一队炮兵和一队骑兵的增援,卷土重来,以6000人进攻加里波第的左翼,4500人进攻右翼,企图一举攻占战略要地里瓦。奥军攻势猛烈,歼灭了志愿军的基亚西营,并攻占贝泽卡,逼近志愿军位于斯托罗的总司令部。加里波第率司令部人员坚强抵抗,奥军再次被击溃。志愿军乘胜准备攻取拉尔达罗要塞,进窥蒂罗尔,但就在这时,停战的消息却传来了。

由于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的压力,意大利政府强令加里波第撤出了南蒂罗尔。加里波第以国家为重,交还兵权,并向国王发送了一封言简意赅的电报:“遵命 (Obbedisco)。”奥意战争以失败结束后,加里波第仍然为解放罗马奔走。1866年10月,他率领新组建的志愿军打败一支教皇部队,攻占蒙特罗顿多要塞。拿破仑三世再派近万法军在契维塔韦基亚登陆,于10月26日进驻罗马。11月3日,加里波第率志愿军4000人进至门塔纳时,遭法军3500人和教皇军3000人阻击。由于法军装备了新式步枪,加里波第所部遭重创,进军罗马受阻。

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拿破仑三世被迫撤回驻罗马法军。9月2日,法军在色当大败,拿破仑三世成为阶下囚。意大利政府不再担心法国的干涉,遂派6万大军日夜兼程,严令必须赶在加里波第之前夺占罗马。9月20日,撒丁政府军和加里波第的部队同时开进罗马,教皇庇护九世避居梵蒂冈。至此,意大利的统一大业最终完成。

图片7.意大利的统一进程

意大利统一后,政府和人民开始以不安的心情密切关注普法战争的最新进展。当时,意大利左派各党站在普鲁士一方,右派各党则站在法国一方。人们都知道加里波第很佩服俾斯麦,而且又长期与法军作战,因此很多人推断他会趁机对法开战,甚至率领志愿军夺取尼斯。然而加里波第的决定却出乎所有人意料,他决定赶往法国,协助这个昔日的对手与新兴的普鲁士对抗。在加里波第看来,拿破仑三世已经垮台,应该援助新生的法兰西共和国维护独立。

加里波第以意大利志愿军为雏形组建了4个旅,兵力约8000人。部署在法国南部的孚日山脉附近,因此也称“孚日兵团”。加里波第非常清楚,巴黎已被普军包围,个别战场的胜利不可能改变整个战争的结局,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他的个性。普鲁士将军冯·维尔德的第14军是普军精锐之一,当时正奉命扫荡上阿尔萨斯地区。在维尔德看来,法军的抵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加里波第的孚日兵团赶到后,这位将军才意识到真正的战斗还没开始。

法国将军康布列斯和赖伐尔拒绝与加里波第合作,借口保卫里昂向后撤退,其实普军根本没有攻取里昂的打算。加里波第意气风发,率意大利志愿军6000人单独前出到奥顿。11月25日,志愿军的一个旅在第戎西北重创一支普军,毙俘300多人。维尔德很快作出反应,以预备队第4师向肖蒙方向搜索前进,法军热衷于包围被普军占领的第戎,结果反而上了当。普军第7、第14和第2军会合后组成南方军团,由曼陀菲尔将军指挥,对法军实施了反包围。法军狼狈败退,加里波第则趁虚占领了普军放弃的第戎。

普军自然不会容忍意大利人把荣誉抢走。维尔德命令第61波美拉尼亚步兵师卡特勒旅(6000人、260匹战马和12门大炮)立即夺回第戎。1871年1月,普军连续进攻第戎,但始终无法得手,第61波美拉尼亚步兵师一部曾突入城市,但被全歼,还丢失了普法战争中普军在法国丢失的一面军旗。

意大利志愿军的出色表现震惊了欧洲。俾斯麦则咬牙切齿地说:“必须把加里波第给我抓到手,我要让他在柏林游街!”1月28日,普鲁士和法国临时政府签定了停战协议,但这个协议不包括第戎在内。普军仍向该地区集结部队,要跟加里波第决一雌雄。1月31日,加里波第从容不迫地把人员和物资装上火车,撤进了停战区。普鲁士将军维尔德事后承认:“如果法国的全部军队都由加里波第指挥,那么在1870年战争中,被缴获的军旗恐怕不只是一面了。”大文豪维克多·雨果也说:“我不想出口伤人,但我要说句真话,所有为法国而战斗过的将军中,只有加里波第一人是战无不胜的。”

巴黎公社成立后,起义者曾邀请加里波第指挥国民自卫军,这时的加里波第已是疾病缠身,饱受风湿病和战斗留下的伤口的侵扰 ,无法前往,但他仍密切关注巴黎公社的发展。在缺席的情况下,他当选为国民自卫军总司令。 他对公社没有乘胜追击捣毁凡尔赛巢穴而感到焦急,对路易-阿道夫·梯也尔毫无人性的屠杀感到气愤,对公社社员们血战到底、宁死不屈的精神无比钦佩。 梯也尔夺取法国政权后,把加里波第视为眼中钉。他下令解散孚日兵团,并命令不许加里波第进入法国。

8.忙碌的晚年生活

巴黎公社失败后,加里波第热烈支持第一国际,反对马志尼对它的攻击。为了反击马志尼的错误理论,加里波第建议组建左派立宪会议,把所有的激进党人、民主党人和自由党人都团结起来。

显然,加里波第是以自己的观点看待第一国际的。在他捍卫它的同时,又给它套上一些框框:为它清除内部的错误思想(如巴枯宁的分裂活动)的同时,又不自觉地想把圣西门天下大同的思想塞进去。尽管如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他加入国际表示积极支持。并且,两个人对他都有很深的感情。因为,讨论“社会主义的加里波第”,还是“加里波第的社会主义”是毫无意义的,重要的是他在意大利已开始传布社会主义。著名口号“国际是未来的太阳”正是加里波第提出来的,这使“许多原来有所疑虑的人站到了第一国际一边来”。

1874年11月,意大利议会进行第13次选举,加里波第在罗马两个选区当选,成为了议会议员。同年,他的小说《千人军》在都灵出版,首次印刷即获稿费21000里拉。1875年1月24日,加里波第回到了阔别26年的罗马。次日下午,他在议会大厅宣誓就职,赢得全场一片掌声。1月30日,受到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的接见。随后,他还试图提交一份有关疏浚台伯河的宏伟规划,但最终没能成功。

同时,各种各样的意大利工会授予加里波第名誉会员称号。加里波第不但对意大利的统一,而且对许多国家的民族解放事业都作出了贡献。 此外,他要求解放妇女,主张拥护种族平等,反对死刑。 在意大利,加里波第是一个万众敬仰的人物,人民不允许对他的任何诬蔑。1879年,一个叫乔万尼·吉诺·费兰佐纳的记者曾写了两本册子《加里波第的政治色彩》和《忘恩负义的加里波第》对加里波第进行人身攻击,结果该记者于4月19日遇刺身亡。最后还是加里波第亲自发起募捐,为费兰佐纳的遗孀筹集了抚恤金。

1876年3月6日,以马尔科·明格蒂为首的右派政府倒台了。十天之后,左派的阿戈斯蒂诺·德普雷蒂斯组成了新政府。加里波第开始时欢迎这一改变,但很快就失望于左派政府的小修小补。在当年11月大选之中,左派还是取得大胜。加里波第在罗马选区再次被选为议员。此时的加里波第,尽管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卡普雷拉岛,他仍通过来访者了解到国内外的局势变化,并大力支持左派新兴的政治人物贝内代托·卡伊罗利。

此时,加里波第已经开始考虑自己的后事,但仍怀有强烈的爱国情感。他支持流亡和战争时期的好友阿韦扎纳将军成立的“意大利国土光复社”,要求奥匈帝国归还霸占的领土特兰托和的里雅斯特。后来,他还提议整顿左派队伍,致力于把“极左派从真正的左派队伍中清除出去”。在加里波第的倡议下立了“民主同盟”。该组织要求执行人民至上,尽快普选和全民武装的原则,成为民主运动的先锋。

1879年秋,变型类风湿终于迫使加里波第坐到了轮椅上。

1882年6月2日,加里波第的咽部功能完全失效,气息已经很微弱,连一口水都无法下咽了。同日18点20分,加里波第在卡普雷拉岛病逝,终年74岁。他被安葬在离住宅不远的家庭墓地的几棵松树下面。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他的墓碑两侧每天都有海军战士持枪守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