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无论怎样,死亡都是一个让人倍感沉重的话题。毕竟,一个生命在世上走一遭,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都会印下他的人生足迹,或浅或深;都会留下他的影响,或小或大;毕竟,在人世间活一回,便拥有了属于他的亲人、朋友,有了属于他的情感与牵挂。所以,他的离去,怎能不让人产生悲伤?怎能不掀起情感的波澜?所以对于他人的生命的逝去即死亡,我是有些讳言的,虽然我可以坦然地说起自己的死亡。
对在凉山州救火牺牲的32个鲜活的年轻生命,我能说“你们的离去,让你们成了英雄,多好!”吗?其实我更愿意说:宁无英雄,也愿你们平安归来。
对饱受病痛折磨而最终离去的人,我能说“你们活着花钱受罪,死了倒是一种解脱,摆脱病痛,去天堂享受人世间享受不到的快乐、对己对人,不失为一件好事儿”吗?其实,我更想说:哪怕有一线生的希望,花多少钱,遭多大罪,也愿你在世上享受哪怕一秒钟的美好!
庄子看透生死,妻子去世,庄子可以鼓盆而歌;可如果是他父母去世,庄子如果依然“鼓盆而歌”,会留下怎样的名声呢?
而庄子在《大宗师》中写到的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也是看透生死的人,他们都是修道者,彼此心心相印,认为生死存亡都是一体的,生是开始,存在是过程,死亡是轮回。因此能悠然对待生死,安时顺命对待造化者,无论造化者将他们化成什么事物,他们都欣然接受,这种对人生超脱的态度,是修道者成为大宗师的必备条件。
我只是凡夫俗子,也不想向大宗师的方向努力修炼,我只想说,参透生死需看对象:于己,通天地,淡生死,坦然面对;于人,顺俗世,通人情,切莫失礼、失度、失了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