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行动是最重要的一条行动法则

图片源自网络 

01

前两天,和一位很久没见面的朋友聊天 ,聊到孩子,她夸我家小茗可爱,我一个忍不住就做起了“催生”的工作:“你也结婚好几年了,是准备丁克吗?”

她说:“不是啦,其实我和老公都很喜欢孩子,只是总觉得没准备好。”

我一听就乐了,因为这句话我不仅听过无数人说过,在我没怀小茗之前自己也说过好多次。

很多人可能出于优生优育的角度考虑,在生孩子之前戒烟戒酒、锻炼身体、补充叶酸......会做很多准备,可是总是觉得差了一点点什么,怎么准备都觉得不够完美。

还有些人会说没有做好当妈(爹)的准备,感觉自己都还没成熟,不知道怎么当妈(爹)。

可是事实上一旦怀孕,那些准备什么的都是浮云,大部分女人从怀孕起,就自带母性光辉了,生娃儿后会发现,那些准备什么的啊,真的不是那么重要。

其实,有这种感觉的可不仅仅只我一人,很多当了妈的人,谈起当年备孕时,都觉得自己有些小题大做了,也坦言,如果按照当时那种心理,可能真的是永远都准备不好。

02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我们做一件事情之前,会想先做好准备。这当然是好习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是有时候我们却因为将准备工作看得过重而迟迟不能开始做一件事情。

费洛伊德《梦的解析》这本书,我从八月份就说要看,可是一想到那本书那么厚,且关于心理学的部分太晦涩难懂,一直想着找个不太忙的时候再打开,可以静得下心来看。

这一拖,就拖到了九月。

九月初我列的当月必看的书单中,就有这本书。可是我又抱着同样的心理,先看了其他的书。

后来由于眼睛的问题,这本书一直没看。

昨天,我随手翻开看了几页,发现好像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难,实在是不需要搞个“仪式”才开始阅读。

在《精进》这本书中,作者也提到过“即刻行动”这个方法:当你遇到一件事情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始去做。

因为很多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是我们内心的懒惰、恐惧和侥幸附带各种各样的借口,使我们放大了事情本身的难度。

03

里希特说:“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你会发现不过是灰色而已。”

把这句话中的“苦难”替换成“难搞的事情”,我觉得也是相当的贴切。

记得有一次,我接到了一份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

当时只觉这根本是完成不了的,心里在盘算着如果做不完,我是主动辞职呢,还是等着被炒呢?或者我干脆就不做算了?

发了片刻呆,我决定还是先动手做。

几个小时后,我发现慢慢摸出头绪、找到规律了,速度提高了很多。

再后来,你们肯定猜到了,我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了。

我把这次的经历跟一位朋友说,他说:很多事情,你以为很难,是因为你没有开始做,你并不了解它。

一件很难的事情,只要开始做了,就变得会越来越容易。

有一次陪小茗上围棋课,课堂中老师让孩子们下棋,我来了兴致,邀请另一位妈妈和我下一盘。

我虽然一直陪孩子学,但平时几乎没有练习下棋。

对局一开始,偌大的棋盘,我竟觉得无处落子,下在哪里都觉得不合适。硬着头皮下了几手,慢慢顺了,见招拆招,就没觉得有多么难了,虽然棋技很臭。

那盘棋结束后我们聊天,没想到那位妈妈居然跟我有一样的感觉。

04

人生如棋,其实世事皆如此。

很多朋友都跟我说,自己打心底喜欢写作,文学底子也不错,也想像我一样坚持写些东西,可是又怕写不出来。

我总是会说:“你要先开始写,只有开始了,才会有东西可写。”

因为我在写每一篇文章之前,都会觉得自己写不出来,可是当我一开始动笔,就真的会有内容从指尖流淌出来。

很多人都会以为我是个很自律的人,其实除了读书和跑步(可能这两件事情对我来说真正是享受),其他事情我好像都会拖延。

隔天一次的更文,对我来说也相当痛苦,但每到必须要写的那天中午,我就会强迫自己开始;

有时候,想要写一个话题,只是一些模糊的想法,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构思,也没有什么好的素材,但一开始动笔,最终还是能写出来,哪怕内容会偏离我最初的设想。

知乎上有句话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想想,有多少事情是在“做好准备”中被我们拖延?有多少事情在“等待时机”中被我们错过?

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情,实在不必等待万事俱备了再盼东风,因为,东风可能永远都不会来。

但是,你开始后可能会发现,其实,根本不需要东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