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逗逗,图/花瓣网
1
ღ
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叫老乡。
下班的时候,和财务的同事一起走,她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我蛮惊讶的,因为我还是新人,怎么和我聊得来?
她说今天看我的人事资料,才知道我跟她原来是老乡啊,我们只是隔壁镇的而已。
在广州待的时间越长,越发现广州聚集了好多潮汕地区的人,准确地说,潮汕人分布在珠三角一带会更多,临近的东南亚国家也有。
这些离家在外的潮汕人,部分选择了自主创业开店,部分选择了当上班族,部分自己创办了公司,一样的是,他们都很努力地在生活。
同事是全家老小都在广州生活,她住的地方比我远,坐地铁上班差不多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说:你没想过在老家发展吗?
她的回答,倒是让我眼前一亮的:出来广州之后,就没想过回老家发展了,老家的生活节奏比较慢,自己还想拼事业,就留在广州了,加上我的老公孩子都在广州,我也就只有在国庆长假的时候才回去老家一趟,中秋有空也会回去,当然,留在大城市,总感觉过节的时候,没有什么节日的味道,大城市的年轻人节奏快,好像没有刻意去追求一个节日的氛围。
节日的氛围,过节的仪式感,在广州,确实相对会比较淡,这一点完全不同于老家。
我想起在老家的时候,我的妈妈对于祭祀祭拜的事情,很上心,很虔诚,初一和十五都会买水果等贡品(不知道这词应该用贡品还是祭品哈)祭拜,如果我们要坐车外出,我妈妈也会再次祭拜,保佑我们平安。
每次出远门之前,我妈妈都会剪一些植物,类似于石榴花,仙草一类等的,放在一个小袋子里,让我随身带着。
直到上大学之后,我们宿舍的室友在一次整理物品时,都拿出了同样的这一小袋东西时,我们都在感慨:真是同一个潮汕地区的孩子,同一个潮汕的妈,即使我们来自潮汕的不同地区。
2
ღ
在外待的时间久了,也就理解了大城市生活的不易与艰辛,而这些,我在老家的爸妈并不太理解。
他们无法理解:坐车为什么要一个小时?公司为什么不是双休?公司为什么没有五险一金?为什么一个月要交那么多房租水电费……
同事说:这些啊,也就只有我们自己懂,父母有时候难理解,为什么我们工资看起来多,但实际却攒不了多少钱?因为在外的生活成本高啊,而在老家,住在自家的房子,有父母做饭,去上班开摩托车就够了,一般去上班的地方也不远,这些隐形的成本,其实都是父母在承担,他们没有意识到而已。
还有啊,父母如果知道我们非工作日唯一的安排就是“睡到自然醒”时,就会碎碎念:难怪你单身,难怪你找不到对象!
但实际上,我们真的不想外出吗?我们不喜欢社交吗?不是!我们只是工作日上班累了,加班累了,休息时间不足,睡眠不够,能够好好睡一觉,真的是很奢侈的。
3
ღ
并没有说回老家发展就不好,在北上广或者三四线城市都可以,适合自己的即可。
每个人的家庭成长背景不同,文化素养也存在差异,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现有的经验和见识来做判断。
不需要受鸡汤文的影响,锐气冲冲地冲击北上广,也不需要在父母的安排下,心不甘情不愿地进机关单位,最后碌碌无为,忘了自己当时读大学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不过无比正确的人生,我们只过对自己负责的人生,无论什么决定,自己能承担它最坏的结果,这就够了。
鹰击长空有它的雄心壮志,鱼游浅水有它的怡然自得,最终都是为了把自己的人生过得更顺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