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悲伤中更悲伤的是,我并不是直到朋友的父亲突然去世才意识到身边的亲人终将一个个老去,而我拼尽全力也改变不了这个结局。
2、参加朋友父亲的葬礼,我有机会从象牙塔即刻转换到中国底层人情社会的丧事习俗中。可能是将近十年的要好朋友的父亲过世使得心情沉重,也可能是转换迅速,以至于凸现了这种反差和对比,我对于民俗丧事文化的观感比以往更加强烈。
家族的观念在此时完全占据主导,长辈长兄的概念成为一种事实上的主心骨,尊卑次序、亲疏远近一切井然有序,无需另外排演。
而在家族观念之外,唯一与之共存并起重要作用的就是“长者”。这里的长者类似于所谓的乡绅,但也不完全是,更多的是熟悉婚丧习惯、深谙习俗,有一定威望的年长者,虽不具备“绅”所要求的功成名就,但依然具备因年龄的积淀而自然形成的威望。
在众多前来“窜忙”的亲朋乡亲们中间,你会看到一两个头发花白的长者,也许身材矮小,但家庭范围以外的所有丧事场地、流程和人员,都在这一两个长者的掌控之中。繁琐复杂的丧事操办流程,包括了期间与宾主相关的一切礼节和全部细节,都必须一一落实照办。
这之中流程和细节的繁琐已经超出我能够完全描述的能力范围,而掌控全部庞杂事物并非这些长者智慧的全部。但我也不太可能举出哪怕一两个表现其巧妙化解麻烦亦或轻易解决问题的“智者行为”,因为他们的作用润物无声地体现在全部的过程中。比如在最合适的时候做最合适的事情,比如掌控对不同宾客主家的情感浓烈程度和表达方式,比如快速的搞清楚状况、分清楚亲属亲疏关系等等。润物无声却力量巨大,将最沉痛的感情表达贯穿在一整个复杂的操办过程,在生者与逝者之间寻找平衡,凝聚起家族和邻里人情的深刻人文与情感力量。
这是我所理解的长者智慧,它并非也不可能作为通识的知识被人所了解。它是中国不同地域千年民俗文化的积淀与传承,在尊卑长幼、家族观念的影响下,承载着民族一脉相连的情感基因,肩负着播撒“民族智慧”的使命,即使这种智慧因时代而异,在被人接受时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取舍。但其中总有一些关乎民族、关乎人情、关乎整个社会传承的精神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