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伍校长的一篇文,给了我小小的感触与反思。文中讲到一个年仅11岁的女生在文学方面的造诣极高(从女孩的文字中我深深领略到文字的美妙,也认识到这个女孩的思想深度。自认是我无法企及的高度),同时伍校长也提及到造就这个女孩的一些家庭因素。
我们现在主张孩子们学习,主张多领域的学习。孩子们学习的时间很赶,节奏快,往往有点缺乏沉淀的过程和时间。特别是我们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来回奔波,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成果更看重任务的完成情况。就像这几天的兔姐,兴趣班回来还有打卡作业,而这些作业我们的指导其实功利性太强,目标让她会读能读即可。没有更多的时间让她去感受其中的对应关系,让她真正去感受那个场景故事。今天我看了伍校长文中提到的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和引领,他们把孩子当成一颗种子,放在适宜的土壤里,让种子发芽。而我似乎把她放在了一个不停浇水的土壤里......也许她可以尽可能吸收到养分茁壮生长,也许她很饱和啥也吸收不了。想着想着有点小怕。
今天开始放慢脚步,让她自己去吸收,去沉淀.....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