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6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

托马斯·内格尔

71个想法


第一章 导言


>> 只是提出问题、论证观点、提炼出观念,同时又思考可能的反驳,并且试着发现我们的概念究竟是如何运作的。


>> “时间是什么?”一个数学家探索的是数之间的关系,但是一个哲学家会问:“数是什么?”一个物理学家研究的是原子的成分是什么,或者重力是由什么引起的之类,但是一个哲学家会问:“我们怎么知道在我们自己的意识之外,还有别的东西存在?”一个心理学家会探究,孩子是如何学会一门语言的,但是一个哲学家会问:“是什么使得一个词具有意义的?”任何人都可以问,不买票溜进电影院是不是错误的,但是一个哲学家会问:“是什么令一个行为有对错之分的?”


>> 1.我们能否认识意识之外的世界?2.我们能否认识他人的意识?3.意识与大脑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4.语言如何获得意义?5.我们是否有自由意志?6.道德的基础是什么?7.何种不平等是不公正的?8.如何理解与面对死亡?9.如何思考人生的意义?


第二章 外部世界是否存在?


>> 你唯一可以确定为存在的,就是在你自己意识之内的东西。


>> 你只能知道自己的印象和经验,除此之外就一无所知。或许有一个外在世界,或许没有。如果有一个外在世界的话,它和你所看到的世界或许完全不同,或许差可比拟,但是无论怎样,你都对此一无所知。这种观点被称为关于外在世界的怀疑论(skepticism)。


>> 一个你永远不可能从中醒来的梦压根就不是梦:它就是实在——你生活于其中的真实世界。关于存在的东西的观念也就是关于能够被观察到的东西的观念。[这种观点有时被称为确证论(verificationism)


第三章 他人的意识


>> :内在经验和特定的可观察到的反应之间的关联。


>> 同样的问题又出现了。你在自己身上观察到了龇牙咧嘴的表现和你自身经验中称为“酸”的味道之间的联系。你怎么知道别人身上也有同样的联系呢?也许让你朋友龇牙咧嘴的,恰恰是你喝麦片粥时的味觉体验呢。


>> ,你怎么知道你的朋友是有意识的?你怎么知道在你自己的意识之外,还有任何别的意识存在?


>> 如果说你的“相信”只是一种本能,那还能算知识吗


>> :除了你知道你有一个有意识的头脑之外,关于外在世界中有意识的生命的情况,你能知道些什么呢?是否可能,有意识的生命比你设想的要少得多(除了你自己的意识之外再没有别的意识),或者要多得多(即使你认为是无意识的东西实际上也是有意识的)?


第四章 身—心问题


>> 当你尝巧克力的时候,你的大脑发生了某种变化,以至于其他人舔起来像是巧克力的味道。他尝到的巧克力味是他的体验,而不是你的。


>> 存在着一个灵魂,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附着在你的身体上,以至于二者可以相互作用。如果这是正确的,那么你就是由两种极为不同的东西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生理有机体,加上一个完全精神性的灵魂[出于明显的理由,这种观点被称为二元论(dualism)]。


产生某种复杂情感,而复杂的情感都是由简单的叠加,简单情感多数由大脑受到激素或神经传感刺激导致。不过我还是相信整体会拥有各个零部件之和不具备的性质,即调配,统筹,调动和激励。

>认为人只是由物质材料构成的,而人的精神状态只是他们大脑的生理状态,这种观点被称为物理主义(physicalism)[或者有时候被称为唯物主义(materialism)]


>> 认为人只是由物质材料构成的,而人的精神状态只是他们大脑的生理状态,这种观点被称为物理主义(physicalism)[或者有时候被称为唯物主义(materialism)]


这正是我要表达的。

>水是由氢和氧构成的,但是这两种元素单独看来,根本一点也不像水。


>> 水是由氢和氧构成的,但是这两种元素单独看来,根本一点也不像水。


>> 一个二元论者可能反驳说,意识与其他的东西不同。譬如,当我们发现水的化学构成时,我们所处理的是某种外在物质世界中的东西,某种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当我们发现水是由氢和氧构成的时候,我们不过是把一个外在的物质实体分解成更小的物质成分而已。其中的关键点在于,化学方式无法分解掉我们所感知到的水的外观、触感和味道。后者发生在我们的内在经验中,而不是在我们将其分解为原子的水中。对水的物理分析或化学分析并不是分析我们关于水的经验。


>> 我们就必须从某些物质部分的角度,去分析某种精神性的东西——不是一个外在的、被观察到的物质实体,而是一种内在的滋味感觉


>> 。而一种滋味感觉是不可能由许许多多脑中的物理事件构成的,不管这些事件有多么复杂。一个物质的整体能够被分解成较小的物质部分,但是一个精神状态不可能被分解成物质的部分。不可能把物质部分加起来,加成一个精神性整体。


>> 这种观点认为,脑是意识的发生地,但是它的意识状态并不仅仅是物理状态。这一观点被称为“双面论(dual aspect theory)


>> 一个物质方面,包括许多不同的化学和生物电反应,以及一个精神方面,即对巧克力的味觉体验。当这个作用发生的时候,科学家如果观察你的大脑,只会看到物质方面,但是你自己却可以从内部感受到精神方面:你会有尝到巧克力的感觉。


>>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你的脑自身就有一个内在的方面,这个方面是不可能被外在的观察者看到的,即使他把它切开也没用。


>> 并不是一个身体加一个灵魂,而只是一个身体,但是你的身体,或至少是你的脑,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系统,它同时有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它可以被拆解掉,但是它有一种内在的方面,是不可能通过拆解而暴露出来的。你之所以在这个内在方面有尝到巧克力味的体验,是因为当你吃巧克力的时候,就产生出了某种大脑的状态,这种状态就其内在方面而言,就是吃巧克力的体验。


>> 你之所以在这个内在方面有尝到巧克力味的体验,是因为当你吃巧克力的时候,就产生出了某种大脑的状态,这种状态就其内在方面而言,就是吃巧克力的体验。

物理主义者相信,唯有能够被科学地加以研究的物质世界才是存在的,这就是客观实在的世界。但是这样一来,他们就得为人的感受、欲望、思想和经验等等,在物质世界上寻找容身之所,这可并不容易。

一种为物理主义做辩护的理论认为,你的精神状态的本质在于这些状态与引起它们的东西以及与它们引起的东西之间的关联。比如说,当你撞疼了你的脚,并且感觉到疼痛的时候,这种疼痛就是某种在你脑中所发生的事件。但是它的疼痛性虽然不只是其物理表现的总和,却也并非某种神秘的、非物质的属性。毋宁说,它是一种脑的状态,这种状态通常是由伤害引起的,并且通常使得你捂着脚一边跳一边呼痛,躲开弄伤你的东西,恰是这种状态的关联使得它成为一种疼痛。而这可以是你脑的一种纯粹的生理状态。

但是这些条件看起来并不足以构成一种疼痛。的确,疼痛是由伤害引起的,并且它使你一边跳脚一边呼痛。但是看起来,它也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被感到,而这个“感到”看起来与一切因果联系都不同,也不同于疼痛的一切物理属性,如果说“疼痛”的确是在脑中所发生的事件的话。我本人相信,这种疼痛的内在方面以及其他意识经验,无论用多么复杂的、物理刺激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系统,都是无法被充分地化解掉的。

看起来,在世界上有两种完全不同种类的东西:一是属于物质实在的东西,许许多多不同的人都能够从外部观察这些东西;二是另外一些属于精神实在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从他自身的内部经验到这些东西。这不仅仅是对人类才成立,狗、猫、马和鸟类看起来也是有意识的,鱼、蚂蚁和甲虫可能也一样。谁知道究竟哪些东西有意识呢?

为什么把一大堆物质元素以某种方式放在一起,不仅会产生出一个自己运转的生物有机体,而且能产生出一个有意识的存在者?


>> 这种状态通常是由伤害引起的,并且通常使得你捂着脚一边跳一边呼痛,躲开弄伤你的东西,恰是这种状态的关联使得它成为一种疼痛。而这可以是你脑的一种纯粹的生理状态。


>> 的确,疼痛是由伤害引起的,并且它使你一边跳脚一边呼痛。但是看起来,它也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被感到,而这个“感到”看起来与一切因果联系都不同,也不同于疼痛的一切物理属性


>> 看起来,在世界上有两种完全不同种类的东西:一是属于物质实在的东西,许许多多不同的人都能够从外部观察这些东西;二是另外一些属于精神实在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从他自身的内部经验到这些东西。这不仅仅是对人类才成立,狗、猫、马和鸟类看起来也是有意识的,鱼、蚂蚁和甲虫可能也一样。谁知道究竟哪些东西有意识呢?


>> 自然科学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它排除了意识的问题而不加以解释。但是这个世界上或许有某些东西,超出自然科学所能理解的内容之上。


第五章 词语的意义


>> 但是定义不能充当一切词语意义的基础,否则我们就会陷入无穷的定义循环。最后我们必须要达到一些不必借助定义,而直接就能够具有意义的词。


>> 当你用“烟草”这个词的时候,指的是世界上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所有的烟草,包括去年在中国被抽掉的每一根香烟中的烟草,以及在古巴被抽掉的每一根雪茄中的烟草,等等。


>> 这个句子中其他的词限定了“烟草”这个词指向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的烟草,但是我们能用这个词来提这样的问题,只是因为它超出了你所见过的一切烟草的样本,而涵盖了一个极其广大的范围,而在此范围内又有特定的对象。


>> 一个单纯的声音或者笔迹怎么可能涵盖这么大的范围呢?显然不是因为它的声音或者形象。并且也不是因为你所见过的相对不多的烟草,以及当你念出、听到或读到这个词时周围的烟草。


>> 即使当你听到或用到“烟草”一词的时候,心里会出现某个特定的图像,其他人心里的图像也可能完全不同;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用这个词表示同样的意思。


>> 意义的神秘之处在于,它看上去并不在任何地方:它既不在词语中,也不在意识中,更不在某个在词语、意识和所谈论的事物之间盘旋的独立的概念或观念中。


>> 词语常常只是被用来作为人与人之间联系和沟通的工具。如果在一个公共汽车站,你看到一个穿裙子的小人像,旁边有一个箭头,你就知道在箭头所指的方向上,不远处有个女盥洗室。是否大部分语言都与此相似,只是一个信号—反应系统呢?


>> 但是语言并非仅此而已,它不只是用一两个词进行的简单交流,而是对远远超出当下周围环境的世界的描述或者虚构,而从前者如何能理解后者,还不是很清楚。实际上更可能的是,用于更宏大目标的语言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当我们在一个较小范围内使用语言时发生了些什么。


>> 出于日常的、实用的目的所说的话中一定有某种普遍的东西,这种东西足以解释那些出于其他完全不同的目的所说的话,在其中它的意义仍然相同。


第六章 自由意志


>> :如果有人开这辆车的话,它有足够的马力可以开到山顶。我们的意思并不是说,当这辆车被泊在山脚下的情况下,它可以自己发动并开到山顶


>> 。但是一旦涉及到人,我们似乎就认为,人们在外在条件一模一样的情况下,并不需要发生任何不同的事情作为前提,就能够做某些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做的事情。


>> 如果你觉得自己和其他人的选择的确是事先被决定的话,这很可能会改变你对事物的看法。


>> 。你不单是不能责备自己吃了蛋糕,而且也不能责备干坏事的人和夸奖做好事的人。如果说他们做这些事是事先决定的,那么这些事情也就是不可避免的: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们不可能做别的事情。这样我们就没有理由认为,他们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他应该对他所做的负责,我们只是试图以此来改变他将来的行为。我个人认为,因为一个人做了他绝不可能不做的事而去惩罚他,这是没有意义的(当然,按照决定论,我会这么想也是事先被决定的)。


第七章 对与错


>> 比如有些法律要求在饭店和旅馆实施种族隔离。对与错和是否违反规定是两回事。


>> 他不在乎别人这一点并不能为他的行为做辩解:他应当在乎。但是为什么呢?


>> 其中有一类回答是试图找出这个人所在乎的某种东西,然后把这种东西和道德联系起来。


>> 第二,即使上帝存在,并且禁止某些事情,这仍然不能够使得这些事情成为错误的。


>> 当这种不顾他人的行为威胁到我们自己的利益时,我们中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其他人实在应当更为别人着想一些。当你受到了损害的时候,你多半会觉得其他人应当为你考虑,而并不是想:“我的利益与他们无关,他们可没有理由为我着想,不来伤害我。”“你会怎么想”的论证所要唤起的就是这种情感。


>> 当我们承受痛苦的时候,这不仅对我们来说是件坏事,而且本身就是件坏事。


>> 道德的基础在于如下的信念:某些特殊的人(或动物)受益或受损,这不仅在当事者自己来看是好事或坏事,而且从普遍的角度看,其本身就是好事或坏事,并且每一个有头脑的人都明白这一点。


>> 如果有人对待别人和自己能如此不偏不倚的话,他或许也会感到,在其他人中间,他也应当如此不偏不倚。


>> 不过在道德哲学里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应该争取做到多大程度的不偏不倚?你是一个独特的个人,但是你也能认识到,你只是许多人中的一个,并且从外在方面来看,也不比其他人更重要


>> 道德是普遍的。如果做某事是错误的,那么无论是谁做都是错的


>> 如果“某事是错误的”是不去做这件事的理由,而另一方面,从你的动机出发,你也有做这件事的理由,因为人的动机是千变万化的,所以看起来,很难有一个对所有人都适用的、单一的是非标准。


>> 我们有什么理由相信,关于这一切会有唯一的道德真理,即使我们不能知道那是什么?或者如果相信对与错是随着特定的时间、地点及社会


>> ,对他人的关切和尊重应当如何表现?我们是应当帮助他人实现其愿望呢,还是只要让自己不妨碍他们即可?我们应当做到何种程度的不偏不倚?用什么方式?


>> 在很多情况下,是另有动机产生了道德行为,而这些感觉不过是动机的结果。如果你认为做正确的事的唯一理由只是为了让你自己快活,你反而不会感到快活;要让你自己感到快活,必须有某种别的理由。同


>> 人们做他们想做的事,但是他们之所以想做这些事情,其理由和动机千变万化,各不相同。我之所以“想”把钱包给某个人,可能只是因为他拿枪指着我的头,说:“不给钱包就打死你!”


>> 道德论证想要证明人人都有一种能力,使得我们能够超出自己的私利,做不偏袒私利之事。


>> 无论如何,这种动机需要和其他那些强有力的自私动机(或不那么自私的个人动机)竞争,才能控制我们的行为。要为道德做论证的困难并不在于人的动机只有一种,而在于动机多得数不胜数。


第八章 正义


>> 种族和性别的歧视明显是不公平的,这种不平等是由于一些本不应当影响人民的基本权益的因素造成的。公平的做法是机会人人均等,只要你有能力就能得到,如果政府努力促进这种机会的平等,无疑是件好事。


>> 因为即使机会平等,每个有能力的人不论种族、宗教、性别和文化背景,都能上大学、得到工作、买房子或者参加竞选,仍然会有许许多多的不平等。一般来说,出生于富有家庭的人会受到较好的教育,拥有较多的资源,这对他们得到好的工作非常有利。即使在一个机会平等的社会里,对于自然天赋相同的人而言,如果某人生来就比别人占优势,那么最终也会比别人得到更多的收益。


>> 在一般情况下也有天赋高低的问题。要决定一个人在竞争性社会中的收入和地位,自然天赋和家庭背景两方面的运气是重要的因素。平等的机会造成了不平等的结果。


>> 父母总是为孩子设想,想让他们受良好的教育,而一些父母比另一些父母更有钱,更容易让孩子过得好。


>> 关于这些不平等本身主要的问题是:哪些造成不平等的原因是错误的?关于补救方法主要的问题是:用何种方法去干预这些不平等才是正确的?


>> 人们并没有做任何错事,却产生了看起来是错误的不平等。生下来就贫穷的人们并非因为自己的过错而要承受许多痛苦,这看起来是不公平的。但是这种不平等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一些人比其他人更会赚钱,因而发家致富,并且他们想尽可能地让子女过上好日子;并且因为人们倾向于门当户对的婚姻,财富和地位就积聚了起来,乃至世代相传。共同组成这些原因的各种行为,如就业、购买、婚姻、继承,以及抚养和教育子女,看起来本身并没有错。在此如果说有什么错误的话,就是结果错了,使得某些人从一出生就面对种种不利。


>> 自由竞争经济而造成的不平等上。我已经说过,这类不平等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出于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二是出于社会所需要的自然天赋或才能上的差异。


>> 但是如果你认为这里有什么东西错了,并且认为一个社会应当试着去改变它,那么你所能提出的补救措施,必定要么是干预这些原因本身,要么是直接干预这些不平等的结果。


>> 这些旨在减小阶级和天赋差异引起的不应有的不平等的措施,主要是通过税收的形式干涉人们的经济活动:政府把一些人的钱拿走,去帮助另一些人。这倒并不是税收的唯一用途,甚至不是主要用途:许多税款的用途反倒是使富人得益,而对穷人没什么好处。


>> 当一个社会经济体系造成了某些无辜的人生活穷困潦倒,并且不肯通过再分配税和社会福利机制对此加以制约,这就明显是非正义的。


第十章 人生的意义


>> 。如果说一个人的生活是作为某种更大东西的一部分才有意义,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这个更大的东西,它又有什么意义呢?要它么和某种比它还要大的东西相联系,要么它就是最大的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双相障碍、抑郁症等疾病的利和弊 在现时主流的心理治疗方法中,认知行为治疗(CBT)是公认的、最得到...
    静好_27e0阅读 4,529评论 0 0
  • 尊敬的老师群里的兄弟姐妹好!借助马老师送给我们的歌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送给特别与众不同的你们!也送给特别与众...
    郭芮冰阅读 1,124评论 0 3
  • 看完从零到一,给我最深的感受是醍醐灌顶,创业试错阶段很多成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且贯穿着你的思维轨迹和行为习惯,自我的...
    何鎏Leo阅读 2,548评论 2 2
  • 周末,全部日程都是为孩子准备的。 兴趣班,游乐场,吃饭都要抽时间来。 一个steam,弄出来多少乐高班。 一个游乐...
    大毛er要加油阅读 832评论 0 1
  • 1. 因为我不知道 下一辈子 还是否能遇见你 所以我今生才会 那么努力 把最好的给你 他深情地哼唱着这首歌,动情处...
    樱桃奶冻阅读 2,04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