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8日凌晨4点23分,我的第一个孩子恬语出生了,至那一刻起,我的人生开始多了一个重量级角色-----父亲。
犹记得,第一次笨手笨脚怀抱着这新的生命时,内心无味纷杂,一种强烈的颤抖感袭遍全身。她那时太脆弱了,眼睛都没来得及睁开,在襁褓里一动不动,只是嘴巴偶尔蠕动几下。也就在那一刻,仿佛某种使命的召唤一般,我起伏的心绪里有一个声音特别强烈:这一生,一定要照顾好她,不能让她受到半点伤害。
这个声音越来越强烈,直到现在。
很多人都说,做了父亲的人,内心都会得到一种升华。我不知道别人的升华是什么,我的感觉很明显:一是责任感,一种说不出是怎么冒出来的责任感,或许是刻在人类传承的基因里吧,这种责任感就是____总想着把自己最好的给孩子,总有一个声音催促自己努力一些,再努力一些,将来给孩子塑造更好的家庭和学习环境;二是“成家”的这个概念变得更加健全,以前跟老婆两人世界时,对“成家”是没有太具体概念的,“家”的概念还停留在和自身的父母上,而孩子的到来,却像一根纽带,把丈夫、妻子、孩子这三个角色连城了一个真正的“家”。所以,现在我跟妻子做什么事情,总是会先想到孩子,而不像过往那样,两个人随心所欲,只顾自己玩好。
截止到现在,孩子已经八个多月了,从转头、动动手指都艰难,到抬起头,手脚乱蹬;从她第一次看着你笑,到开始咿呀学语;从翻身到爬,从学会坐到站起来…,一步步看着她从最稚嫩的婴儿成长到现在,这中间的每一次成长和进步,都给了我和妻子带来了无法言喻的欣喜和快乐。我想,这就是孩子带给父母最大的欣慰和回报吧。
孩子的飞快的长大,让我意识到时间的紧迫,因为她即将面临着人生最大、最重要的问题____教育问题,这将足以影响她一生的走向。所以,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成了我这大半年来时常思考和反思的一个问题。
由于最近两三年,是我一生成长最大、最快的几年,在心智和智识上的提升可能是相当于过去十几年。以前的我一直成长的很缓慢,直到这两年才头脑开了窍,学会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后面我在书中知道,这叫“心智的开启”。
心智这个东西是什么?不是特别好定义。有的人很聪明,但一辈子未必开启的了心智,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能看到和听到很多头脑聪明的人却做出一些让人痛心疾首的傻事;而有些人看着不太聪明,却也能开启的了心智,成就一番事业。心智和智商不是成正比的。我想心智这东西即可以理解为一个人过往知识及经验的总和(但它不全是知识的累加),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内心的智慧,这种智慧更多的是指判断和决策问题的能力。
还有一个最大的收获是智识。智识不是知识,而是智慧和见识,远远高于知识几个级别。很多人到现在依然分不清知识和能力的关系,认为在学校读了十几年书、拥有了高学历,到社会上就能赚到大钱,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那些在学校读了十几年书的人充其量只是学会了一些知识,而且还是单一领域的学科知识,而如果他没有把这些知识内化成能力,没有从这些知识提炼出有用的思维,那么充其量只是一台存储了一些信息的电脑而已。
所以,知识,它只是最基础的信息而已,我们读书汲取这些信息只是第一步,读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把这些信息内化成最高级别的智慧和见识,当然还有技能。
愈是认识到智识的重要,就愈是明白这个东西对孩子的重要。自然语言科学家吴军就说:“一个人的见识决定了人一生。”,他把见识拔到了如此的高度。但是,这句话应该还要再补充一下,“智识”,才是未来精英分子们的核心武器。
随着自身视野提升,我越来越明白一些深刻、且意义重大的道理。我明白了一个人该如何成长,知道这些成长背后的关键是什么;我懂得了一个人最重要素质是什么;我了解了现在大数据时代以及刚刚兴起的人工智能时代,人们将面临的怎样的挑战。所有的这些,无时无刻不再我头脑里影响着我的行动和决策。
我知道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重大影响,父母的榜样力量将是如何影响孩子的一生;我知道了专业教育和通识、博雅教育的区别,哪个能更适应未来世界;我明白了对孩子要进行“渐进式教育”,而不是“整体理论”教育;我知道一定要培养孩子健全的心里和人格,还要培养她面对挫折的心态….
我想教会孩子太多太多东西,但我知道,未来她的路只能她自己走,父母就算是再高明也无法代替她的人生,因为她终究要学会独自飞翔。
所以,前面的所有提到的东西,包括心智、智识,无非都是在培养一种能力,最底层最核心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
唯有独立思考的人,才能拥有自由意志和自主意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否则这一生,要么被自己的本能奴役,要么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只有独立思考的人,才能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人这一生,就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只有能够进行独立思考的人,才有可能能够把自己这一生过好。
综上,只是思想上的一些概述,后续,我想更加详实具体的写出教育孩子的理念以及一些可操作性技巧。
2018年7月28日 德雄 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