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三章

[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ǎn)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

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以活,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天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有道的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时空对话]

本章主要讲人生哲学,适用于所有的人,无论是统治者还是老百姓。首先讲柔弱胜坚强的人生哲理,其次说明天道自然,最终说明人道要符合顺从天道。

老子认为,两种不同的勇,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一则遭害,一则存活。“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就是说,勇气建立在妄为蛮干的基础上,就会遭到杀身之祸;勇气建立在谨慎的基础上,就可以活命。

因为老子认为,自然的道是通过无形的柔弱,逐渐地起作用的,所以人做事情也应该这个样,就是应当做到勇与柔相结合,人们就会得到益处,反之,如果勇与妄为相结合,人们就会遭受灾祸。

老子的主张是很明确的,他以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只要依照自然的规律变化和发展,都会有好的结果,不会有什么漏失。自然之道,贵柔弱,不贵强悍妄为;贵卑下,不贵高上贵重。而自然之道是不可违背的。

有人认为老子只注重自然规律,而忽视人的主观因素,不讲人的主观努力的作用,是在宣扬退缩,胆小怕事的生活态度和命定论的思想。

应当说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应当看到,老子说的勇而不敢,是顺应自然规律,不以主观意志取代客观实际,并不是懦弱和软弱的代名词,因为老子一再强调只有做到了“无为”才能达到最大的为。

老子没有否定人的能动性,只是他凡事都一概而论地,机械地由自然规律而推及到人的社会规律,的确有些不妥。因为人具有强大的意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也不可简单地理解为只能是被动地顺从于自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阅读: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
    暖阳_1332阅读 184,506评论 4 81
  • 《道德经》全文和译文(经典版本) 第一章 道可道(可以语言交流的道), 非常道(非真正意义上的道); 名可名(可以...
    木鱼飞阅读 717评论 1 1
  • 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
    花在手中阅读 1,180评论 0 1
  • 秋意微凉,蛐蛐儿的叫声充盈了茉莉花房。刚刚绽放的花瓣沐浴了一日的阳光。一个人的夜晚,寂寥星辰,我盘腿坐在窗前。...
    夏米尼阅读 306评论 0 1
  • 看过这本书让我对文学,对电影,都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知,让我明白写文章不仅仅是码字,看电影不仅仅是过滤电影情节,任何...
    过往_e8f6阅读 12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