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到来的Web 3.0时代

现在的互联网环境正在变成一座越来越封闭的“数据高塔”,而Web3.0能够实现去中心化,让互联网回归自由交流的“数据广场”。

最早互联网的诞生,是为了解决军队之间的沟通问题,如果指挥中心被摧毁了,大家依然可以通过电脑取得联系,所以互联网的本意其实是去中心化,最早的网络底层协议都是免费公开的。

我们现在正处在Web 2.0的时代,这个时代网站和平台的内容,主要是用户提供的,比如微博、微信、Facebook,我们在上面看的内容,都是别的用户发布的,这就是Web 2.0了。

Web 3.0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新的网络互动方式,在Web 3.0时代,用户的数据所有权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并且能在不同网站上使用。从信息的使用方式来看的话,Web 1.0的本质是联合,Web 2.0的本质是互动,Web 3.0可以理解为“个性化定制”。

在Web 2.0时代,用户给公司贡献了大量的数据,但这些数据却不属于用户,比如说,有一天你不用Facebook了,那么你在上面所有的信息也就没有了,跟Facebook上所有朋友的联系也都没了——换句话说,你的网络身份不属于你自己,而是属于这些公司。Web 3.0时代要把用户自己的数据使用权,交还给用户,比如,有一天你不满意Facebook的服务了,想要换到微信、微博或其他社交媒体,你在Facebook上所有的数据都可以直接带走、迁移过去,你甚至可以不需要借助任何中间的公司,直接跟其他人在网上进行互动,这就是Web 3.0了。

2009年,中本聪提出了区块链的概念,用虚拟货币当做帮助存储的奖励,激励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可以说,是很天才地解决了分散存储数据的成本问题。区块链就是数据库,虚拟货币就是一种Dapps。

但本质上来说,区块链只是实现Web 3.0的其中一种解决方案,并不是唯一的,其他的解决方案还有data pods技术和星际文件系统IPFS。

想要阻止互联网变得太过中心化,是很艰难的,但如果不这么做,后果会更严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