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促干 敢于斗争

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必须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练就过硬本领,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要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不辜负党和人民期望和重托,以奋斗之姿踏上新征程。

必须筑牢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伟大斗争的“精神之钙”。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共产党人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安于现状、精神懈怠、不思进取,就会得“软骨病”,就会丧失斗争精神、斗争意志,从而不敢斗争、不愿斗争。只有坚持不懈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

必须增长斗争本领。斗争是有章法的,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斗争的重要方法。斗争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要敢于先想、勇于先做、善于先成,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精神,积极投身到重要岗位之中,多捧“烫手山芋”,多经历“风吹浪打”,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不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处置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增长斗争本领。

必须坚定斗争意志。发扬斗争精神,就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斗争意志。纵观近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斗争实践中,不断发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将敢战能胜的斗争意志传递给亿万民众,引领中华民族走上了伟大复兴的道路。从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以及抗洪、抗震、抗疫精神等,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这些革命精神背后所展现的斗争意志,已经深深熔铸在党的血脉基因中,成为党发展壮大的鲜明底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