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飞机上偶然看见视频里正在转播央视一档节目:《谁是最强大脑》现场选拨赛。
一百名全国最杰出的学子,来到演播室参加最强大脑的选拔,选手们表情凝重,全力以赴参加比赛。男女主播评点各路高手,再加上强劲、紧凑的背景音乐渲染,充满了紧张肃杀气氛。
我最关心的是,他们将要用什么方式出题考查,测评,筛选出最强的大脑,继续看下去。
第一拨筛选是拼图。在一个木盘里按照给好的示例图片,拨转积木完成规定拼图后按键,凭完成时间次序与质量,筛选排在前面四十位选手,淘汰后面六十位。
第一位完成,第二位出现,第三位,镜头下,选手们全神贯注,用力拨动小方块,主播们在为选手加油,大屏幕上闪着光,显示累积完成的人数越来越多,嘉宾们在幕后面指点各路英雄俊杰……第四十位胜出,第一轮比赛结束,其他六十位选手沮丧退出演播厅,一个个失落地摘下挂在脖子上的胸牌,放进收集框。
前面四十位选手又进入新的一轮选拔。这次考题是,在手机上完成规定拼图,得到规定的十分算成功,还是依时间次序,选拔排在前面的二十名。
首先申明,能上场参加比赛的选手基本来自国内外名校的在校生或者毕业生,都是学习能力强的选手。但是,竞争残酷,不以学校论出身。
看完节目,我并不认同这种筛选最强大脑的方式:以拼图的速度快慢做依据,做判断最强的标准,手法玩的最快,就是最强的大脑?
拼图只是一种能力,熟能生巧。有的人喜欢玩拼图,手法熟练。有的人没有玩过,第一次上场手生,肯定在熟练玩家面前败北。将完成拼图的时间短长,作为判断两个人的大脑强度差异。用时短就该是最强大脑,耗时长就不是?
什么该是最强的大脑?我在百度里搜索,这个搜索引擎能告诉我什么。它指向的是《最强大脑》书籍的售卖链接,和一些专门训练超级记忆能力辅导机构。
我也不认同具有过目不忘的记忆能力,就该是最强的大脑,虽然我现在记性很差,忘性好的出奇,记不住的人和事太多,也羡慕记忆力强的人。
费尽力气将各种资讯从书籍、电脑资料库等挪到了大脑里,没有加工,没有提炼,这样的记忆有什么创造力?大脑的存储能力有限,即使科学开发利用,它还是有限的,它还是不可能囊括天文地理、人文百科,像一部大百科全书,要什么有什么,能竹筒倒豆子,一股脑全部背诵记忆……
博闻强记,记忆力无限制地开发,它的价值除了应对纯记忆性的考试之外,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有限。而且记忆有它自己的规律,记忆曲线显示,如果短时间内强记的东西,没有巩固,会逐渐遗忘。
最典型的例子是高考结束后,不到一个月,再去拿着高考复习资料查问这些高考考生,他们会忘记许多背熟的理论重点。如果当时能过目不忘,过后又如过眼烟云,一点都没有留下痕迹,这种记忆能力,应付考试后,它对一个人又能产生多大价值?
正因强调这种记忆型学习方式,我们的教育,考试制度,在知识的普及里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一层层走向社会的毕业生,他们的脑海里留下了多少曾经苦读过的课本知识,他们在进入社会后,才惊奇地感慨,自己以前全力以赴记忆的课本知识,对自己的生活竟然没有多大用处。有的人竟然感慨:我学过的知识一点都没有用处?
是这些知识没用处,还是没有学会怎样利用这些知识,将知识运用到合适的地方去?
2
读过一则故事,英国伊丽莎白二世时期,全国开展作文比赛,要求字数越短越好,但必须涉及宗教、皇室、性、神秘几项内容。出乎意料,一个小女孩的作文的获奖了,十六岁的伊丽莎白女王,她还未婚嫁,亲自给这个小女孩子颁奖,鼓励小女孩的奇妙构想。她的获奖文章只有简短的一句话,仅仅十个字“My heavenly father,the queen is pregnant,who did it?上帝啊,女王怀孕了,谁干的?”
别出心裁的创意,是这个小女孩的作文,能打败各路文坛英豪获胜的原因,小女孩的大脑无疑是这次比赛中最强的。
最强的大脑是不求同,在自己的独特感知与体悟里创意。如果和别人相同相似,她凭什么能在一大片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拿到全英国作文比赛最高的奖励。
台湾作家夏宇:
把你的影子腌起来,
风干,老的时候,下酒。
寥寥几字,写尽相思的忧苦,却不见一个苦字,貌似只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情绪和离愁,但是却看见霜雪覆满一生的冷凄。
张爱玲是民国时期杰出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别具风范。她对文字有迥然他人的感知能力,她将色彩与感知恰当地融在一起,让我们如临其境,又觉得无比贴切。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坐船去香港,未来迷惘,能救她脱去家人冷眼催逼困囧的所谓良人在哪寻觅?她站在船上看香港的景色:
那是个火辣辣的下午,望过去最触目的便是码头上围列着的巨型广告牌,红的,橘红的,粉红的,倒映在绿油油的海水里,一条条,一抹抹刺激性的犯冲的色素,窜上落下,在水底下厮杀得异常热闹。流苏想着,在这夸张的城里,就是栽个跟头,只怕也比别处痛些,心里不由得七上八下起来……。
白流苏惆怅心情、对未来的忐忑不安与期待,码头夸张的色彩,热闹的人群,被张爱玲神奇地融合在一起……
什么才是最强的大脑,不是能把拼图做到最快,那只是一种技能。最强大脑是具有特殊感知力的人,将埋藏在心灵、精神深处的感知、情绪用文字、用音符、色彩,将它表达出来,获得他人的共鸣。
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直被喜爱、传诵;
挪威画家蒙克创作的《呐喊》,将人类在强烈的恐怖情绪下,难以压抑的惊恐,在血色的背景下扭成一个游离恍惚的骷髅躯壳,直击惊心动魄的恐惧……,这幅画传承百年,仍不减魅力。
3
德国专门修建了一座白色庄严的瓦哈拉神殿,伫立在多瑙河畔。神殿里供奉的不是上帝,也不是历代皇帝,也不是各路神仙,它是德国的名人纪念堂,用于纪念“值得赞扬和尊敬的日耳曼人”。内部拥有200个纪念牌匾和半身像,纪念着两千年来德国历史上的伟人。
这里祭奠着我们熟知的音乐家贝多芬、巴赫、瓦格纳、舒伯特……,还有哲学家康德、物理学家哥白尼、爱因斯坦,化学家李比希,宗教领袖马丁路德、还有在历史上有重大贡献的非凡的历代国王,政治家俾斯麦……
无疑,在这座神殿里祭奠的是德国历史上有着最强大脑的人。
4
最强的大脑,将人类不同的情绪发掘宣泄出来,将不同的见解与思考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最强的大脑,在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将更多未知纳入到人类的眼界里,让人类认识走向更精深,更广阔……
最强的大脑在设计更好更有利于民生的社会制度,让这种制度更有利于保障民生,保证法律与正义的伸张;保障优秀的人才发挥自己的专长;保障教育,实现教育是对个人才能最好的发展;
最强的大脑是在人类思想的荒地披荆斩棘,为民族,为人类思想、文化的提升开拓路径……
最强的大脑是思想的灯塔,它伫立在远处、高处,引领者每一个寻觅真理的人……
如果持续以这种拼图的方式,固定框架,固定思维,机械考试的模式来考核,选拔出来的人是不是具有最强大脑,我无法肯定,但是有可能最强的大脑因为一直被淘汰而湮灭,或许他还会因为一直被否定而失去进取,将自己的追求掐灭,那么没有最强大脑推进人类的认识思考的边界,探求人类的命运,社会文明发展就会停步不前,甚至于会走向倒退。
而且凭这种考核选拔出来的选手,就如同高考筛选一样,选拔出来的人员只是在职场上、在学历深造的路途上更多地获取了机会。这种机会仅仅对他个人带来了实质性的好处,但是他会为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带来什么,他能推动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所谓最强的大脑,都是超越常规、常理、常态的。
所以无论参加最强大脑比赛,进入决赛,还是被淘汰的选手,还有观众,都得记住,这种比赛不过是一场游戏而已。最强的大脑,不在这里比赛,他在成长为灯塔的艰辛路途上。
辛琳于2018-10-7
德国瓦尔哈拉神殿(Walhalla)神殿介绍:
瓦尔哈拉神殿(Walhalla)是一座纪念“值得赞扬和尊敬的德国人”,包括“历史上说德语的著名人物 – 政治家、君主、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名人堂,这是一座新古典主义建筑,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雷根斯堡以东的多瑙河畔。1807年,巴伐利亚王储路德维希一世进行了构想,当他即位后,在1830年到1842年,由建筑师利奥·冯·克伦策修建。瓦尔哈拉神殿拥有65块牌匾和130人的半身像,覆盖2000年历史;最早的人物则是公元9年在条顿堡森林战役中获胜的阿米尼乌斯。
纪念牌匾是为了那些没有留下任何画像或描述来进行雕塑的名人。其时间跨度从阿米尼乌斯(出生于公元前17年)到钟表匠Peter Henlein(1542年去世)。2003年,增加了一块牌匾,以纪念知名的和不知名的抵抗纳粹的德国斗士。
名人纪念牌匾
亚拉里克一世 - 西哥特国王
大阿尔伯特 - 哲学家、神学家
阿尔博因 - 伦巴第国王
阿佛列大帝 - 英格兰国王
克洛维一世 - 法兰克国王
阿努尔夫一世-巴伐利亚公爵
腓特烈三世 (奥地利)
亨利三世 (神圣罗马帝国)
查理曼 - 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者
狄奥多里克大帝,东哥特王国国王
知名半身像
1847年以前
奥古斯特二世(强力王) – 萨克森选帝侯、波兰国王
米哈伊尔·博格达诺维奇·巴克莱·德托利 – 俄国陆军元帅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 德国作曲家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 – 画家
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 – 德国作曲家
约瑟夫·海顿 – 奥地利作曲家
狮子亨利 – 萨克森公爵、巴伐利亚公爵
亨利一世(捕鸟者) – 萨克森公爵、德意志国王
小汉斯·霍尔拜因 – 德国画家
伊曼努尔·康德 – 德国哲学家
卡尔十世·古斯塔夫 – 瑞典国王
叶卡捷琳娜二世,俄国女沙皇
约翰内斯·开普勒 – 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
康拉德二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尼古拉·哥白尼 – 出生在托伦[2],推翻了托勒密学说
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 – 德国哲学家、数学家
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 – 德国诗人
尤斯图斯·冯·李比希 – 德国化学家
阿尔布雷赫特·冯·华伦斯坦 – 三十年战争中波西米亚军事领袖
沉默的威廉 – 八十年战争中带领荷兰从西班牙独立的领袖
温克尔曼 – 德国考古学家与艺术学家
新生铎夫 – 德国宗教和社会改革家,摩拉维亚弟兄会领袖
格布哈德·列博莱希特·冯·布吕歇尔 – 普鲁士元帅
1847年以后增加
马丁·路德 (1848) – 宗教改革领袖,将圣经翻译成德文
约瑟夫·拉德茨基·冯·拉德茨 – 波西米亚军事领袖
威廉一世 (1898) – 德国皇帝
奥托·冯·俾斯麦 – 普鲁士和德意志帝国首相
理查德·瓦格纳 (1913) – 德国歌剧作曲家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1916) – 作曲家
弗朗茨·舒伯特 (1928) – 奥地利作曲家
安东·布鲁克纳 (1937) – 奥地利作曲家
马克斯·雷格 (1948) – 德国作曲家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990) – 物理学家
康拉德·阿登纳 (1999) – 西德第一任总理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2000) - 作曲家
苏菲·绍尔 (2003) - 反对纳粹的抵抗分子[3]
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 (2007) – 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
海因里希·海涅 (2009)
作者简介
辛琳:中学教师,博客中国专栏作家,多维客专栏作家;锐见传媒特聘原创作者;《流行色》杂志特约评论员。谢谢你的阅读,谢谢你的关注。公众号:xinlin23505,个人微信号:1370639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