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不是专业学艺术的油画艺术爱好者,写关于这类文章的时候有一些好处,又有一些难处。好的是没有专业的束缚,尽可能的将艺术融入到很多看事情的角度中,或是人生感悟,或是看书时可对艺术略有所得,所有的这些一旦得到,满足和幸福感都会感知的更强烈些。
难处就是当写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会有很多障碍,让你百思不得其解。但总体来说,益处还是对于难处的。也有小伙伴问,既然不是学艺术的,那些关于艺术的知识从何而来,是否有推荐的书目,这一点倒是提醒了笔者,从今天开始,笔者也会开一个新系列文章,艺术类书籍推荐以及笔者自己的感悟,希望对大家也有所助益,相互交流。
《谈美》:“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现世只是一个密密无缝的利害网,一般人不能跳脱这个圈套,所以转来转去,仍是被利害两个大字系住。在利害关系方面,人已最不容易调协,人人都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欺诈、凌虐、劫夺种种罪孽都种根于此。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在创造或是欣赏艺术时,人都是从有利害关系的实用世界搬家到绝无利害关系的理想世界里去。艺术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做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
笔者的评论:看到朱光潜先生的这段话,又觉得惭愧不已,突然觉得如果我准备做艺术品,如果是一直想把这作为一个生意来说的话,是不是就把艺术公利化了,至少在我写文章我是写评论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去把这种艺术功利化。写文章和写艺术评论是应该入情入理,写出一些真正能够打动别人的话,而并不是把目的就变成去影响别人,暗中让他们对艺术品产生兴趣。必须做到先让自己动情,再让文字把这种情绪转移,快递给你。这样想的话,我应该在内容的传播上传播方式上功利化一些,但是对于内容本身是绝对不允许功利化的。除了对艺术品的文章以及评论,那么对我自己的论文以及对我身体同样也要去细致的关心以及用情对待他。这一点在目前来说,就是我看朱光潜先生《谈美》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谈美》:我们常觉得某种乐调快活,某种乐调悲伤。乐调自身本来只有高低、长短、急缓、宏纤的分别,而不能有快乐和悲伤的分别。换句话说,乐调只能有物理而不能有人情。我们何以觉得这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居然有人情呢?这也是由于移情作用
移情作用往往带有无意的摹仿。我在看颜鲁公的字时,仿佛对着巍峨的高峰,不知不觉地耸肩聚眉,全身的筋肉都紧张起来,摹仿它的严肃;我在着赵孟的字时,仿佛对着临风荡漾的柳条,不知不觉地展颐摆腰,全身的筋肉都松懈起来,摹仿它的秀媚。从心理学看,这本来不是奇事。凡是观念都有实现于运动的倾向。
人不但移情于物,还要吸收物的姿态于自我,还要不知不觉地摹仿物的形相。所以美感经验的直接目的虽不在陶冶性情,而却有陶冶性情的功效。
笔者的体会:腹有诗书气自华,但问题在于如何有诗书?有什么样的诗书?我们都觉得多读好书就会自然气质绝佳。朱光潜先生的这种对移情作用的阐述,让我觉得艺术作品,这里指的是非文字类的,或许是一个快速提高气质的方法,不同的绘画,音乐,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所有的这种移情都让我们似乎多活了几个平行的人生。
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像是对一件东西,一个感受,一个场景动情,而后通过文字,让自己的读者感受自己的动情,这是笔者心中最好的文字工作者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