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讨一下自己

今天回母校拜访老师和师兄,受益良多。

第一是听到师兄对我文字的真诚批评,受益匪浅。师兄是大学教授,自己创作同时也是文学评论家,几句话就点到了我文字的毛病所在:有灵动,有真情实感,但缺少雕琢,很多文字的细节不注意,而真正的文学大家,一个字就是一个字,是已经打磨到精细的程度的。

这是我文字的毛病,啰嗦,絮叨,像一个满腔柔情的老奶奶,坐在高高的谷堆,对着孙子们讲过去的事情。说得多了,就絮叨了,真正的语言大师,即使说再多说再快,每一个字依旧能够清晰地让人听到。而我的文字过于随意,不拘小节,最终在细节上经不住推敲。所以痛定思痛,决定再花十天时间,重新把第一本书的内容精心打磨一遍,把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好。

师兄说,什么是真正的大家?那必然是思想的深度、人生的阅历、写作的技巧三者都到位了,缺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行。师兄说,上次把余华请到大学演讲,余华讲到他写《活着》的结尾,总觉得不够好。他最终用三个月的时间才想到一个比较好的结尾。而这个结尾,只有短短的一二百字。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师兄直言,你在新媒体行业还在不停地进行传统文学的创作,非常地难能可贵,但是你的文字,会自觉不自觉地带上新媒体的很多毛病。比如缺少雕琢,比如有一些语言缺乏文学性。要有“文学的自觉”。这是你最应该注意的。

传统文学跟新媒体写作,确实有很多可以互补的地方。但同时也有很多矛盾的地方。比如按照传统文学的标准而言,新媒体写作确实缺乏厚重,缺乏锤炼,缺乏深度,缺乏“文学的自觉”。而按照新媒体的标准,传统文学创作不接地气,容易陷入“自嗨”而不自知,缺乏对新时代读者的了解。如何去化解这样的矛盾,这是你们这代年轻人正在做的非常有价值的一个课题。师兄鼓励说,砍柴,你在做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你在试图做出当下之文学,但是要做到位,其实必须把两者都打透。

这些话说到我心坎里,内心甚愧。实话,真正的好文章,是不计任何成本地榨干自己的一个过程。而我们在新媒体创作中,早已经把“讨巧”、“流水线”当成理所当然。所以我们按照流水线的模式去生产内容商品,但我们必须要用更呕心沥血更专注更精致的方式去创作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是用机器锻造出来的普通的剑。一个是用血肉之躯炼就的干将莫邪。求仁得仁,你如果想要写出影响时代的文学作品,以我现在的“勤奋”,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写作是全身全灵,是要拿自己去献祭,才能动人心魄,才能在思想深度、人生阅历、写作技巧上进入真正的境界。

师兄所言,对我帮助极大。从今开始,越发要诚心正意,去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个作品。也要学会去寻找更多的批评意见,通过外力的作用,去推动自己反省自己,超越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