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的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919年。
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离经叛道的生命历程。他为了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放弃了家庭、金钱、名誉、地位,一个人前往巴黎学习绘画,后来又去了南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最后在岛上病逝。他曾贫病交加,靠朋友才渡过难关,也曾沦落街头成为码头工人。在他活着的时候,没有多少人欣赏他的画作,也几乎没有人支持他,但是在他逝世后,却成为了名垂画史的一代天才。作品表现了理想、个性和物质、生活之间的矛盾,有着广阔的生命视角。
《月亮和六便士》书名来自于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的书评,月亮象征着崇高的理想追求和美妙的精神境界,也代表着离开伦敦的斯特里克兰甘之如饴的清贫;六便士代表着世俗的利益得失和人心的势力虚荣,而题目也给了我们一个选择题,月亮和六便士,该怎么取舍?
月亮,是思特里克兰德的选择。他的一生,义无反顾地追求理想,献身艺术,并为之坚持一生。而关乎他选择与放弃的一生,也和三个女人密切相关。
首先是思特里克兰德夫人,他们本来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四口之家,但思特里克兰德义无反顾选择了抛妻弃子,且从未后悔过。刚开始我们也许会认为他没有家庭责任感、狠心残忍、冷酷无情,但是当读完这本书,我们会发现,他们夫妻二人,一个追求物质,一个追求精神;一个追求阶级地位,一个追求自然无欲。思特里克兰德夫人要的是生活,思特里克兰德要的是回归自然的艺术梦想。他们的生活,只是相互妥协的苟且,而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沟通,思特里克兰德最终选择了放弃这样的生活。
其次是勃朗什,她为了追求思特里克兰德,放弃了无比爱自己、无限包容自己的卑微的丈夫,但最终选择了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思特里克兰德对她并无感情,只把她当做一个工具,利用过后并不想被打扰。而勃朗什想要牢牢的握住思特里克兰德,掌控他的生活,使他听从自己的安排,这与一心追求自由和理想的思特里克兰德的意愿背道而驰,所以他们带有枷锁的爱情,最终只能走向毁灭。
最后是爱塔,她用自己的一切来爱思特里克兰德,在美的像伊甸园塔希提岛上,与思特里克兰德共同经营两人的爱情,共同守护思特里克兰德的梦想。她不会干预思特里克兰德的生活,而是给他充分的自由和一切的支持,宁愿与丈夫同生共死,并遵照他的意愿烧毁了那幅画在墙壁上的绝世画作。这才是思特里克兰德想要的爱情,因此爱塔成为了思特里克兰德人生的最后伴侣。
面对三个不同类型的女人,思特里克兰德的选择,充分表现了他的性格特征、他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艺术的追求。他抛妻弃子,生活邋遢,性格怪异,不与人交好,待人粗鲁,说话刻薄讽刺,毫不在意世人的评判。他为了追求绘画理想付出了一切,为此,他甘受生活的磨难,对生活质量毫无要求,他用画画的方式来寻找灵魂的自由,表达自己无法言说的追求,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为理想献身的大无畏精神。他的生活和性格越是异于常人,越能衬托出他对于艺术的享受和追求。但同时,他不得不在生活和理想中抉择,在舒适和自由中选择,在世俗和自然中取舍。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抬头便看到了月亮”。思特里克兰德的一生,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理想,他叛逃世俗的执着,确实动人。但是每个人对于人生的不同选择才构成了这个丰富的社会,每个人都有做出自己的选择的权利,追求物质的人生也许并不比追求精神的人生低劣。因此,月亮还是六便士,理想还是凡俗,精神还是物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月亮美好,它清澈浪漫,但高高的挂在天上,遥不可及;硬币用来解生活之忧,但又有多少人沉迷于它。我们无法定义哪种生活更好,从生命的历程来讲,我们最终都要归于尘土,但遵从自己的内心去生活便是一件无比美好的事。在这个不得不来不得不去的人间,愿我们都能在追寻的路上遇见幸福!
深有感触的句子
1.“比起一成不变的日子,我更希望生活中时时涌动着强烈的变迁和巨大的刺激。”
生活需要仪式感,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那么多节日,就是为了让我们平淡的日子激起阵阵涟漪,让有些事有些人有些日子可被纪念,让我们活得充满惊喜和激情。
2.“在那之前,我没有想过原来对一个女人来说,旁人的看法这么重要,甚至能影响生活。”
太多时候,别人的看法大过了自我的感受,我们失去了自己。也许我们该时常问问自己,我真的愿意这样做吗?
3.“人性本来就充满了矛盾,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真挚中也包含着一些做作,高尚中也有一些卑鄙,即使是邪恶,也蕴藏着一些美德。”
人性本恶?或人性本善?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完美,我们不可能残暴如恶魔,也做不到纯洁如天使,那就让我们努力做一个温暖善良的人吧!
4.“善良过头就是愚蠢,从那些受他恩惠却反咬一口的人身上就能看出这一点。”
任何事情,我们可以首先选择善良,怀着真诚对待,一定会收获真诚。但是必须有选择的善良,没有原则的妥协和付出,只会让自己的牺牲变得一文不值。
5.“通常来说,在进行社交的时候,人们只会让你看到他希望别人看到他的样子,所以你只能从他无意识的一些小动作、小习惯,或者不经意间在面颊上流露过的一丝情绪来对他进行推断和揣测。一个人倘若将面具戴久了,可能就摘不下来了,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和自己的面具一样的人。”
我们尽力的给别人呈现自己希望看到的样子,慢慢地,我们也许会变成那个自己期待的样子,那一定是阳光明媚的模样。但有时候,在处理人际关系里的圆滑世故,也会让我们远离那个天真纯洁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