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开始很少的发朋友圈,很少的发动态,也不是说没什么可分享的,只是发现朋友圈里的“朋友”也不都是朋友。
虽然有有屏蔽的功能,但是依旧受制于人情世故。
无论是积极的,消极的,亦或者是对某些事情的观点,看法等,成熟的,不成熟的,虽然看不看完全取决于别人,说不说完全取决于自己。
即使明白有诸多的人不过是点赞之交,却也不得不考虑是否占用了别人屏幕里的一方“天地”。
毕竟很多事情我们只想让愿意知晓的人知道,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日常也多多少少都有些“私密”的成分在内。
总之,社交媒体上“朋友”的增多,反而让人觉得处处“受制于人”。
社交媒体越来越多,见到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解”到的别人的生活也越来越多,最后却发现自己的圈子不但没有扩大,反而越来越小,也越来越窄,也就意味着一些“私密”的东西也越来越“私密”。
每天看着各种社交媒体中各种“圈子”里的“朋友”所分享的各式各样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也增添了自己的焦虑。
可能一不小心就被同化了,被随波逐流。
所以,慢慢的就更加清晰的知道什么人是朋友,什么人只是点赞之交。翻开微信或者QQ的通讯录,大多数都不过点赞之交,甚至连点赞之交都算不上,不过是某一个阶段由于某些原因或工作,或社交,或学习等等各种因素有过短暂的交集,成为了“朋友”。
时过境迁之后,大家早已不再有多少联系,又出于人情世故,不好删除或者屏蔽。最终处于一种僵硬的,尴尬的处境。
这种僵硬的“朋友关系”总是让人觉得并不很舒服,却又摆脱不掉。
除了最初的寒暄剩下的只有空白和尴尬,从来也不曾去想过了解什么,也不曾去想过有什么交集,更遑论关心彼此的境况。
即使各种联系方式都明明白白的躺在各种社交软件的通讯录里,也从来不会去打开对话框。
也会经常在朋友圈里看到彼此的动态,分享着喜怒哀乐,吃喝拉撒,日常百态,但也仅仅是不经意的一瞥,从来不会有多一秒的停留。
又或者某日不经意的偶遇,也不过是点头之交,亦或是淡而无味的寒暄几句,甚至从始至终都没有想起对方的名字,然后就互相错过,各自踏上自己的路,心中激不起半点涟漪。
这种僵硬的“做朋友”或许对于彼此来说都是一种负担。
02
也有一些相处了很久的朋友,在回想起来的时候也是诸般感慨,很多事,很多人终究还是架不住时间的蹉跎,剩下的只是想当年。
曾经相见恨晚的感情是真的,彼此坦诚相见,亲密无间,一起度过或艰难,或美好的岁月,意气风发。也不会有人觉得会有一天彼此会变得生疏起来,互相应付,各自别扭,再不复以往。
不同的人生际遇,时间,空间,等等因素把彼此的生活,彼此的关系越拉越远。小心翼翼的保持彼此的缄默,以免打扰到彼此的生活与节奏。
可能这就是成长,我们学会了尊重,也不再头脑发热,豪气干云,也不复当年。
有时候也会心血来潮想要去维系这段曾经热血沸腾的友谊,几个人围着桌子,等着菜上桌,都看着自己的手机,毫无意义的翻动着,以缓解彼此的尴尬。
为了煽情就开始说起往事,以引起共鸣,找点话题。菜上好了,总是要有点酒,然后突然发现举杯喝酒居然还要有点由头,再没有以前不醉不归的畅快和洒脱。
一顿饭吃的尴尴尬尬,说的不咸不淡,完了还要假装很尽兴的样子,不如早点散去。
接下来还得维持彼此是“好朋友”的假象,固执而又僵硬的坚持着,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早已没有了热情,但彼此表现的很“默契”,身不由己。
也有一直相处得很好的朋友,有的经常联系,有的断断续续。
可能相隔万里,不在同一个城市,从事着不同的行业,关心对方的境况,也稍稍了解彼此的情况。
谈谈工作,谈谈日常琐事,谈谈未来的规划,只是很平常的交流,彼此之间没有太多的距离,却仿佛在和对方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