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帮助那些争强好胜的孩子?

01

有很多家长都曾跟我反映他们的孩子非常的争强好胜,完全无法接受自己输掉比赛,或者在考试中得不到第一。

家长们觉得争强好胜的孩子有竞争意识,这是好的;但是孩子太过在乎输赢会变得输不起,完全接受不了挫折。在孩子耐挫力低下这点上,家长们又非常头疼。

只愿意接受赢而不愿意接受输,这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意识。竞争意识是一种健康的想赢的心态,但并不代表不可以接受失败。

在有竞争意识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强竞争能力的提升,只想着赢,而从未想过提高自己,这样的竞争意识只是一种虚假的竞争意识。

今天我就来跟家长们说一说如何帮助争强好胜的孩子。

02

孩子往往是父母的镜子,在孩子的身上通常可以折射出父母的问题。在学校有时学生的问题可能来自父母也可能来自老师。

所以,当你发现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先想想你自己身上是否也有问题。

你发现孩子争强好胜,一心只想赢。是不是你自己也有意无意地在给孩子灌输只有赢才有意义,输就不好了呢?

相信很多家长肯定会觉得自己没有说过类似的话,但是有时你无意的话或行动却让孩子觉得赢比任何事情都更有意义。

03

就拿我自己来做例子吧!作为一个老师,班级的管理是教学能否顺利展开最重要的基础,所以我一直非常注意给孩子明确的奖励制度。

我会有小组和个人的积分制度。个人表现好可以得到个人分,而整个小组合作得好或者全组同学都表现得好,整组都可以加分。

为了提高孩子们做功课和收拾桌椅的速度,我设定了一个规则,最快完成好功课或者收拾好桌椅的小组可以小组加一分同时小组里的每个人加一分,而第二快的小组就只可以小组加一分。另外三个小组就没有分数加了。

刚开始,孩子们很积极,做功课和收拾桌椅的速度明显提高了很多。

但之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当有的小组得不到第一的时候,小组中做功课比较快的同学会责怪那些慢的同学。也有的同学为了让自己的小组得到第一,把自己的功课拿给同学抄。

收拾的时候,有的孩子为了让自己的小组得第一,甚至故意把自己小组的桌子下的垃圾踢到别的组去。

原本为了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比赛,突然间变成了恶性的竞争。这不是我想看到的,也不是我的本意,但事情就在我的眼皮下变质了。

04

我反思自己,似乎从来没有发表第一最好,其他很差的言论。

但事实上,我的行动却给孩子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我给了第一最多的分数,第二只得了一分小组分,而其他组就完全没有分数了。

这无形之中给了孩子们一个信号,那就是,如果不是第一,其他都毫无意义。所以,为了得到第一,他们用尽各种手段。

为了改变孩子错误的竞争意识,我必须要调整自己的行动。所以当家长们发现孩子错误的竞争意识,也要首先调整自己的行为。

我发现问题之后,每次孩子们做好功课或完成好收拾任务的时候,我会表扬每一个努力的小组,而不是只给第一第二的小组加分就结束这个教学活动。

同时,我也会引导孩子们慢慢学会有风度地接受失败的经历,同时又不失去信心。这时候老师们家长们不妨进行献身说法,把自己小时候曾经经历过的事情拿出来说一说,效果会非常好。

家长和老师不必觉得跟孩子们分享自己小时候的糗事会损害自己的形象,其实不然,这会拉近你和孩子的距离。我班上的孩子都知道我小时候捣过的蛋,但他们也不会因此而不听从我的建议或指令。

事实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和不再强调输赢,孩子们那些恶性竞争就消失不见了。

05

反思好自己之后,下面我们就要分享一下具体的做法了。

第一,不要过度保护你的孩子。有些家长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见不得孩子失望的表情,所以总是喜欢为孩子制造一种成功的假象。这会让孩子无法接受失败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个道理。

所以当孩子面对失败失望的时候,请先肯定他的情绪,面对失败沮丧或失望都是可以理解的,让孩子先正确认识这种情绪。

第二,让孩子先在一个较轻松的环境下体验失败。如果你的孩子非常在意输赢,而你又不希望他在一些重大的考试或比赛时无法面对失败。你就需要在平常的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接纳失败的能力。

比如,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棋,让孩子发现比赛时会有输有赢,我最要注意的不是结果,而是享受游戏的过程。

第三,当孩子无法承受自己的失利时,请不要进行长篇大论的说教。当孩子情绪低落时,你说任何话,他都不会听进去,反而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时,你要做的是先让孩子平静,然后再跟孩子探讨问题。

比如,孩子在考试中表现不佳,他垂头丧气。你可以问他为什么要进行考试,尽量引导他认识到考试的目的不是为了找到谁是第一,而是为了让他明白哪些知识他掌握得不错,而哪些部分需要他再去复习巩固。

第四,如果孩子在比赛或游戏时面对输赢表现得太过激烈,你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感受。相信没有人喜欢跟一个太在乎输赢的人一起比赛或玩游戏,这会让人倍感压力。

这种感受你可以对你的孩子讲出来,不要觉得这样做会伤害孩子。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容易明白别人的感受。

第五,跟孩子玩一些合作性的游戏,让他知道生活中不仅仅只有竞争。孩子一旦有了较强的竞争意识,会把竞争渗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连喝水也要比谁喝得快。

所以我们必须跟孩子玩一些不涉及输赢的游戏,比如一起合作完成一个乐高房子,让孩子明白生活并不是只有输赢,也有合作。

第六,在孩子可以接纳输赢的时候,引导孩子分析自己输赢的原因。引导孩子分析输赢的原因可以让孩子学会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这样孩子便不会在意输赢本身了,他会更在乎自我能力的提升。

06

希望今天分享的方法家长和老师们都可以试试,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把孩子的争强好胜变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进步和成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