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相册,好多关于故乡的照片不舍删去,我想只有通过文字的方式写下对故乡的记忆,才敢才愿意删去……
故乡,是我们年少时想要逃离的地方,是我们年老想回,可能已经回不去的地方;
故乡是清明的那柱香,是中秋的那轮月,是春运时的那张车票,是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口音。
我出生在安徽一个三乡交界的小村。记忆中的故乡是放学回家很开心地跑在幽长的泥土路,两边郁郁葱葱的大树一年四季长青,仿佛都不会枯老,当前方的瓦房子隐隐约约出现,跑得更快了,因为快要到家了。
村子里大都是砖瓦房,家家都是木门木窗破院子,门口一片空地为了秋收时晒谷,然后再前面是一片菜园子;一个家族的人大都住得很近,为了互相帮扶;一个家中大都2-3个小孩,当然还有一条狗,父亲出门务工,母亲则在家务农照顾小孩上学,穿着哥哥或姐姐的旧衣裳和妈妈版布鞋,吃着家常蔬菜;那时候只知道留守儿童的称呼,不知道这其中有什么不同特殊的意义……
一日三餐,春夏秋冬,平平淡淡,但也开开心心度过一年又一年…故乡是最普通的当时农村的缩影,只是我的语言匮乏无法用语言描绘,有这样经历的人都会同情的认为小时候挺苦的。年幼无知时经历的苦难再大都不该称其为苦,因为自己已浑然不觉,甚至在记忆中连一些痕迹都没有。那是真正苦的,应该是大人。
2008年是个转折点,那时候还没有改名为镇,在乡里上五年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母亲也不再满足一亩三分地的收入,闲时就去工地上做小工,一天80块钱,每天晚上要我记工分,一周找我核对一下,生怕有漏记。那时候家里有一辆自行车,母亲骑着去工地,下班在路口等我们一起回家,有时候我们仨个孩子同时遇到,就让母亲骑着,我们在后面拼了命跑,开开心心到了家,不累。
这一年村里拆迁抓阄搬迁到乡里的三层小别墅,政府补贴加上自费部分住上了类似城里的房子,走在街上人们大都喜气洋洋,互相的寒暄大都感叹社会主义的好,感谢共产党在有生之年住上好房子。这其中住房的质量方面都是后话了。
这一年国家多灾多难,雪灾地震,当然还有印象深刻的北京奥运。多难兴邦,天佑中华,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每每将个人的命运和时代的命运放在一起,才发现我们只是时代的一粒沙子,是多么不值一提。
还有好多好多美好的、沉重的记忆……
故乡,是起点,是终点,是即便永远回不去,也依然是故乡的那个地方。
2011年更是一个大的转折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