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孩子们:
你们好!
说到唐诗,你最先想到的诗人是谁呢,肯定是“诗仙”李白吧!对于李白我国可以说是妇孺皆知的,谁都可以背上几首李白的诗。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李白。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后世将李白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后中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今天老师推荐给你的也是李白的一篇佳作: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首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说的是,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前两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写的是心中无边无际的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的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给读者以联想。
诗的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的是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了。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就像知己一样,不必说什么话,就已经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只有“山”和“我”互相对望的孤寂情景,怎叫人不油然而生相依之情。尾句中的“只有”,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同学们,李白才华横溢,他的孤独是因为他自认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皇帝召见他,他认为是想重用他。一腔热血前去,结果却发现,唐明皇就是想让他给自己和杨贵妃写点诗而已,因此他愤然离去。后人都说“国家不幸诗家幸”,李白也正是因为他的遭遇才让他写出这流传千古的绝唱——他出身商家,性情豪放,才有了“千金散去还复来”的壮气;他仕途不顺,才挥笔写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传世佳句。最难得的是,他遭遇挫折,却不一直沉沦,而是潇洒让人是心生豪迈。他自信地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他豪迈地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孩子们,我们现在生活上衣食无忧,精神上不缺关爱,可很多孩子却说“没有人理解我,我太孤独了”。所以他就沉迷于虚拟世界里,去寻求精神寄托。殊不知,这只会让你跟社会脱轨,与现实脱节。让我们也像李白一样潇洒豪迈,遇到挫折,去书本里寻求帮助,遭受磨难,也依然乐观向前!
祝
拥有自信乐观的心态!
你们的邢老师
2020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