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的,几个当父母的朋友就开始吐槽关于孩子的收费、教育等各种问题。最近朋友们讨论关于孩子的事情多了起来,因为这一批小朋友,要么刚上小学,要么幼儿园即将毕业上小学,当父母的真是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啊。
辛酸什么?当了父母才知道养孩子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按朋友的话来说,现在小孩子的各种花销就是一个碎钞机,从幼儿园开始的各种收费,原本一个月就要上千的幼儿园花销,总是时不时还有其他的收费,什么六一晚会、什么毕业典礼,那钱就像流水似的朝着幼儿园奔流而去,一刻不停。另一位朋友则说:都在拿“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来赚钱。
荒唐什么?不是父母荒唐,而是那句所谓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身边朋友,但凡有孩子的,少则1、2个课外班,多则从周一到周日几乎天天排满。课程也是五花八门,什么社交的、益智的、补习的、音乐文学武术体育……简直恨不得18般武艺小朋友样样都会。而家长们则不得不让孩子们多多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要输给别的孩子。
望子成龙似乎是大部分中国家长的终极目标。幼时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一旦开始读书上学,就希望他们能考大学、读研究生、找好工作、赚大钱。或者是父母自己年轻时未曾实现的愿望,孩子要帮我实现……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对于不是家长的我来说,似乎也没太多发言权,只是听说小朋友天天要上课外班,我那当妈的朋友也要天天陪着接送,实在是有些唏嘘。
1《无声告白》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这本书是看得人很唏嘘。少女莉迪亚死了,死因不明,书的开篇说。
从小移民美国的华裔詹姆斯李,在美国长大,跟一位美国女孩恋爱结婚,二人各有各的心结。詹姆斯李是移民家庭,从小与本地居民无法融入,受到本地人的排挤而耿耿于怀。
玛丽琳与詹姆斯李恋爱的时候正在读医学,为了嫁给李不惜与母亲决裂,为了结婚又放弃了学业,成为家庭主妇,但她内心深处一直对没有完成学业念念不忘,甚至在莉迪亚几岁的时候离家出走2个月,想要继续学业,直到发现自己怀了第三胎,才又放弃学业,回归家庭。
这样的结果,造成夫妻二人都有各种的遗憾与失意,都把自己的期望放在了下一代,主要是大女儿莉迪亚身上。玛丽琳离家出走的那两个月,对莉迪亚是致命性的打击,幼小的她以为妈妈死了悲伤不已,当妈妈再次出现的时候,她下定决心,为了把妈妈留在身边,她要尽自己努力去实现妈妈的心愿。
对父母言听计从的莉迪亚,身上寄托了母亲想要当一个女医生的愿望和父亲想要她融入本地人群不被歧视的期待。她压抑着自己的天性,去应和父母,而李先生和李太太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她身上,却无意中忽视了自己的另外两个孩子,因为她在他们眼中莉迪亚是最有天赋、最乖、最听话的孩子。
于是,莉迪亚死了。
2《天才少女》
《天才少女》是美国最新出的一部新片,冲着美队的颜(大误)去看的,却看到了演女孩的小演员的灵动和聪慧。
这部电影讲一个智商超高对数学感兴趣的小女孩Mary,因为母亲自杀,从出生没多久就跟着舅舅Frank一起生活成长,Frank为了让她过正常小孩的生活,辞去了大学教授的职务,远离了高智商人群,带着她在海边,以修船为生。而她的外婆,则是一个望子成龙的女人,发现自己的外孙女的超高智商后,原本不闻不问的她追到海边,跟儿子打起了争夺小女孩抚养权的官司,想要用她的方法把小女孩培养成为一个能够让破解数学难题,为世界发展做出贡献的数学天才。二人理念产生冲突,故事由此而展开。
大部分人对天才的想法,都是应该送去天才学校,发掘他们的天才属性,让他们在对应的专业上有所建树。而Frank的想法则是,当他的母亲把他的天才姐姐封闭式培养时,她的智商超高,但完全不会应付这个社会,面对这个世界的所有变故,都会不知所措,遭遇渣男,怀孕生子,无法应对,以自杀了结此生。不想要Mary再经历她妈妈的事情,所以才想要让她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但外婆的想法也有道理,首先,Mary确实是对数学感兴趣的,其次,这样的一个天才,如果不在专业上有所成就,确实是数学界的一种损失。培养孩子,以她本身的特性去塑造她,应该是一种最符合她需求的教育理念。但她那种把孩子放进封闭天才学校,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做法,已经发生过一次悲剧而她不自知,因为她当年也是为了嫁给她的老公,放弃了自己的数学上的发展,当发现女儿有这方面天赋时,也同样地把自己所有曾经失去的一股脑全部灌输到了孩子身上,而不顾孩子是否能够接受,她将一切童年的玩乐、运动、休闲都视为浪费时间,她唯一的目标就是让女儿能解出一个世界级的数学难题。
于是,她的女儿死了。
这一书、一剧,风格截然不同,但都涉及到了对下一代的教育理念的。
《无声告白》看得人很压抑。越看越压抑,一路抽丝剥茧地“侦破”着莉迪亚为什么会死,满以为父母会在遭遇到这样的事情后自省自己,但到最后却变成了一种更大的绝望,因为还有一个妹妹汉娜,最小的女儿,之前像一个幽灵,父母不重视,哥哥姐姐不在意,每天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却是可能唯一一个最接近真相的人,但当莉迪亚死了,哥哥走了,她就成了父母唯一的寄托,书的最后,玛丽琳把汉娜看成莉迪亚抱着痛哭,詹姆斯李把曾经跟莉迪亚玩过的游戏跟汉娜分享,似乎一切在走上正轨,我却看得全身发冷,绝望无比。
李先生和李太太这一对夫妻,却让作为中国人的自己感同身受,像极了那些中国式的父母,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把自己的失意转化为对孩子的教育,且屡败屡战,恨不能让自己的孩子重新过一遍自己的人生。以至于孩子一旦有忤逆,就让自己陷于深深的失望之中,觉得孩子不孝,学习成绩的好坏、比赛结果的排名成为家长对孩子唯一的关注点。
《天才少女》看得人很温馨。这是最近看过的最温馨的一部电影,尽管剧里有所谓的“母子反目”,在法庭上用尽手段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出了法庭,两个却能肩并着肩一边走一边聊着长时间不见的家长里短。尤其是美队和少女之间的互动,让人暖目。
最打动我的是外婆为了争取孩子的抚养权,把从未见过她的尊重父亲找来,这让Mary很有挫败感,觉得自己的父亲从来未去见过她,自己是没有人爱的孩子,而美队则一言不发,带她去了产房外,看着新生儿从产房出来,看着家人们喜极而泣,并告诉她,你出生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我来通知的大家,温情简直洒满了整个世界。
特别特别喜欢的一个镜头,是在夕阳下Mary在Frank身上爬的剪影,如上图,温馨得一塌糊涂。
最终Frank拿出了“杀手锏”制服了外婆,获得了Mary的抚养权,他也选择了让孩子过普通人的生活,但给她更好的能够发挥她优势的教育,有时候妥协是一种更有益的方法。
当家长们真正能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再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按孩子的天赋顺其自然地去引导和培养,也许这世界上真的会多出一些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