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2 《中国经济2020》(14)

【书名】中国经济2020——百年一遇大变局

【作者】王德培

【章节】12、城市发展大调整

【感悟与收获】

001 城乡之间

改变在无声地蔓延。城乡之间,一边是中国城市化率快速提高,在2018年年末达到了59.58%;另一边是部分乡村因空心化呈现出凋敝、破败的景象。

十九大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中国城市未来发展路径依然是人口向大城市集中。

一是规模效应。城市是集约利用稀缺土地资源的方式,也是一种分享基础设施的方式。城市人口多,可以分摊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固定成本;相反,人口很少的小城镇支撑一个公共服务的系统成本就太高。

二是创新效应。当人口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人们之间的交流、碰撞才会产生新的思想。

三是匹配效应。大城市中专业化分工性和合作性更强,从劳动力供应角度来讲,消费者可以在大城市找到更加符合自己需求和偏好的服务提供者,企业家可以找到专业化的劳动力供给者。

中国已具备都市圈发展的基本条件。

第一,中国城市化率接近60%,进入城市型社会。

第二,核心大城市实力增强。

第三,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成长较为充分。

第四,随着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发展,网络状的交通线路将大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几乎无缝连接在一起,构成紧凑高效的“日通勤圈”。

002 前工业经济:收缩型城市,后工业经济:升级型城市

2019年2月刊载于《财经》杂志的文章《中国城市人口新变局》显示,“扩张城市”“饱和城市”和“收缩城市”的比重是4∶5∶1。

“资本逐利而行,人随产业而走”是现在的市场铁律。

因此,当城市越做越大,规模会碰到天花板,进而开始收敛;同样地,当城市形成CBD之时,恰恰也意味“去中心”的扁平化运动开启。说到底,城市并不是机械的,而是一个能呼吸、会成长的生命体。以此看城市收缩,也就无关好坏了,这既非等同于衰退,亦与城镇化并行不悖,中性视之,也只是城市自然演化、成长的一个阶段而已。

003 特大城市群第一梯队

北京“虹吸效应”入手,最终形成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突破口,打造通州副中心和雄安新区这“两翼”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

004 全球城市的本质:超级枢纽

纽约与伦敦同属资本吸收型,以金融、制度等虚拟经济见长。

巴黎和东京更多靠实体产业集聚(资本供给型)。

新加坡、香港凭借地缘优势横空出世。两者同为自由港,以低税收、自由市场及优质的金融服务、完善的法律体制、良好的营商环境引得各路资本、人才等前赴后继。

未来上海若以超级枢纽的面貌直追“纽伦港”(纽约、伦敦、香港),所谓卓越的全球城市也就将在水到渠成中指日可待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孕期卸妆篇 ------See u B...
    079928f5502b阅读 263评论 0 0
  • 第一天真的太难了,各种路痴,各种脸盲,各种交流恐惧,各种心理压力,只有你自己,只有你自己,悄悄地,默默地,承担着。...
    一枕清菏阅读 240评论 0 0
  • 文/执笔成书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跋涉,我终于在今天回家了。羡慕那些有一个固定家的人,回忆不会丢失,家的感觉很浓厚,我...
    执笔成书阅读 113评论 0 2
  • 金鹰女神 你美如桃花 迪丽热巴 你的高人气 证实高演技 你人美心美 你美形美艺 你拿得双杯 诠释了你的努力 汗水的...
    旖旎i阅读 425评论 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