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着迷于产品和运营的技术人,乐于跨界的终身学习者。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跨界架构师」
每周五11:45 按时送达~
我的第「166」篇原创敬上
大家好,我是Z哥。
有一种类型的故事大多数人都喜欢,就是“屌丝逆袭”的故事,这也是很多小说的题材。
不管是在小说还是现实中,这样的逆袭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且,大多数人一直只在逆袭的路上,最终能成功完成逆袭的总是少数。
那么这些少数人做对了什么呢?很重要的一件事是「复盘」。复盘可以大大提高逆袭成功的概率和时间。
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因为每一次复盘都能帮助你踩在过去的失败之上前进,同一个坑不掉进去二次。
下图就是有没有做复盘的区别。
可以看到,基于复盘的成长是一个良性循环,避免陷入到持续不前的反复中。失败可以让你下次成功的几率更大,成功可以让你自信,自信可以让你更勇于挑战困难面对失败。
如果你平时还没养成做复盘的习惯,那么希望我这篇文章能让你行动起来。
人生漫漫几十年,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如果你不想浑浑噩噩的度过,那么就得认真对待「复盘」这件事。
为什么呢?
■ 你的能力不是静止的,是波动的,最好的波动方向自然是不断成长。
■ 在成长的过程中,失败并不是否定你的能力,恰恰是成长的肥料。
■ 只要抱着「我可以收获」什么的心态,任何的失败都不会浇灭你的勇气。
总结一句话就是,只有复盘才能让你从过去吸取教训,以及提炼成功的经验,在未来做更大的自己。
首先,复盘对我们学习新知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我们刚开始学习一项新知识的时候,所吸收到的,只是单一的知识点。而如果在学习后能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复盘,那么,这些新知识有可能串联起来形成成一条知识线。如果你还能更进一步,把这些新知识和过往的知识关联并运用起来,那么,形成的就是一张知识网,这也是追求复盘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另外,复盘的价值不仅仅与个人成长有关,如果在团队里,它可以:
■ 知道团队强弱项,合理分工
■ 知己知彼,磨练内心
■ ……
不过,很多人对复盘有一个误区:认为「复盘」就等于「我做了什么」。看看下面的景象是不是似曾相似?
■ 每天晚上睡觉前给这一天做复盘,今天做了哪些事情,有什么收获,满不满意?
■ 周末回顾自己这一周做的事情,发现有些事没有达到预期,反思一下:是不是时间管理没做好?还是计划定的难度太高?
■ 完成一个项目后,认真的开了一个复盘会。会上,大家凭着回忆和直觉,讲一讲在项目中做得好的经验、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把内容整理下来,封存起来,当成对这个项目的复盘……
那么,这些是没用吗?肯定有用。但如果只停留在这样的程度,是远远不够的。
为什么呢?
因为复盘的目的不是让自己觉得「我做了很多事情」,从而感到很满足。也不是让自己发现「我做得还不够好」,从而想办法去改善。复盘的真正目的,是让自己把过去的所有经历都变成自己的养分,把它们吸收,化为己用。
也就是说:过去的事情,你再去纠结它是否充实、是否留有遗憾,其实没有多大意义。关键的是,我能够从中获得什么?
复盘该怎么做,其实有很多成熟的方法论。其中最普遍的就属「PDCA循环」了,可能很多人也听说过。
P代表Plan(计划),D为Do(执行),C为Check(检查),A为 Action(行动)。
传统的PDCA模型中,P和D是大多数人习惯的步骤,所以很多文章告诉你,只要把C和A做好就等于把复盘做好了。
其实Z哥觉得这样还不够,更有效的办法是重新走一遍「PDCA循环」来评估过去的「P」和「D」。不过与标准「PDCA」不同的是,这里的A是Adjust(调整),不是Action。
下面来拆解一下「PDCA复盘」的4个步骤。
/01 Plan(计划)/
可能不少人会有疑问,复盘也需要做Plan(计划)?当然不是。
这里的Plan(计划)表示你需要回忆起某件事当初的计划,从中确定最初的预期目标是什么。这是复盘的参照基础。
如果缺少这个步骤,会很容易陷入到具体行动的细枝末节里去。这会导致你考虑的角度还是原先的角度,而原先的角度可能在更高层次的「方向」层面就存在着问题。
/02 Do(执行)/
这一点与上面的「Plan(计划)」类似,还原做这件事的过程。
我们的人性习惯于对犯过的错记得特别牢,相反,对做得好的方面却很容易忽略,认为是理所应当的,特别当自己置身事外的时候。
而当你做复盘的时候其实就已经“置身事外”了,所以你如果不加以回顾、还原事情的经过,那么其中的很多值得发扬光大的亮点就会被忽略了。
/03 Check(检查)/
这里的检查除了检查你回忆的内容是否有遗漏外,最重要的就是对「P」和「D」进行发散式的细化。
因为标准的PDCA模型其实是一个闭环思维,目的是通过不断地迭代来逐渐优化。而Z哥认为复盘的思维应该与它不同,是以开放性、创造性的思考找到改善点和沉淀有用的经验,更有“举一反三”的意思。
所以这里的Check是一个发散式的Check。你可以换着从很多不同的角度来考虑,比如:
■ 从一件事的全局来看和到局部来看。
■ 其他人是怎么处理的和自己是怎么处理的。
■ 自己的过去是怎么处理的和这次是怎么处理的。
■ ……
/04 Adjust(调整)/
这里的Adjust就很好理解了,就是根据前面三个步骤整理出来的内容进行提炼、总结,或者是推演规律。以用来对未来进行类似行动时的方案进行调整,可以是流程的调整,也可以是方法论的沉淀和调整。
这点就不多说了。
我是一个思维导图的重度用户,主要是因为看起来清晰、修改起来灵活。所以复盘也是通过思维导图进行的。我直接放一个我平时用的一个复盘结构,供你参考。
最后再分享一些其他与复盘相关的思考给你。
其实Z哥认为复盘不一定非得在某件事完成之后进行,我们可以无时无刻不在复盘。
比如,脑海中灵光一现的想法,马上给他记下来,然后想想可以用来改善在什么地方。这看上去就像是「由外而内」地来做复盘。
另外,复盘的工具,不一定只用思维导图,好用的工具还有二维的表格(四宫格、九宫格、……)或者是一个坐标系象限图。
如果你还有兴趣,还可以了解一些其他的复盘法,比如GRAI复盘法等。
好了,总结一下。
这篇呢,Z哥和你分享了做复盘的一些经验。
首先你得明确复盘的最终目的,不是关注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而是着眼于未来。
然后,基于这样的目的,你可以用Plan、Do、Check、Adjust这4个步骤来做复盘。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你是愿意随波逐流,走到哪算哪,还是愿意踩着复盘的阶梯往前走?
推荐阅读: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点一下右下角的「爱心」,支持我的创作~
定期发表原创内容:架构设计丨分布式系统丨产品丨运营丨一些深度思考。